第6章 繪畫藝術(1)(2 / 3)

動物畫不要求維妙維肖,允許誇張與變形,但要有個性,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生活美的聯想。

(7)扇麵畫

在中國畫門類中,曆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麵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

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於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麵。從形製上分,又有圓形叫團扇和折疊式的叫折扇。

(8)淺絳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沒色技巧。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為主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濃淡,幹溫變化之墨線勾勒輪廓結構變化之後,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摻少稍失砂類)染山石,樹木結構處。最後用淡花青類色渲染即成。

(9)青綠山水畫(兼金碧山水)

係中國畫中施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的石青和石綠顏料為主,表現山石樹木的蒼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綠山石的輪廓上勾以金石,這樣的山水畫又稱金碧山水。

青綠山水始創於唐氏的李思訓,北宋的王希孟所畫的《千裏江山圖》也是青綠山水的代表之一。

(10)沒骨(法)畫

中國畫傳統花卉(花鳥)畫的一種畫法。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而沒有“筆骨”——即用墨線勾勒的輪廓。

據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誌》記載,這樣畫法始於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孫。其實始於黃筌,徐崇嗣僅是“郊諸黃之格”而已,《宣和畫譜》著錄有黃筌《沒骨花枝圖》一件;《洞天清錄集》說黃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注:在中國古代粉即是色),這即“沒骨畫法。”

(11)工筆畫

中國畫傳統畫法之一。畫法比較工整嚴謹,以描繪被畫對象的準確形象為準則。相對於“寫意畫”。(以描繪被畫對象的大意為原則)而言。總的來講,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剛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

(12)主題畫

在中國畫中,畫家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人物、場景、題材展示給欣賞者的地位、社會和人生的某種看法或感想。或對某些曆史故事事件的等的形象與場景的形象刻劃與再現等。具有一定的再現性,真實性,或揭示性。一般每幅畫的立意比較明確。時間、事件等較為明晰。

(13)寫意畫

中國畫傳統的畫法之一,相“工筆畫”而言,用豪放、簡練、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用筆雖簡,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

(14)界畫

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起源很早,晉代已有。顧愷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難成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的話。到了隋代,界畫已經畫得相當好。

《曆代各畫記》中評展之虔的界畫說:“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垂生閣”;評董伯仁的界畫,讚他“樓生人物,曠絕古今”。李思訓的《九成宮紈扇圖》、《宮苑圖》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繼昭,五代有衛賢趙德義,趙忠義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鵬,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

現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闕樓圖》是目前我國最早一幅大型界畫,宋代的著名界畫有《黃鶴樓》、《滕王閣圖》等。

(15)指畫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特殊的畫法。即以畫家的手指代替傳統工具中的毛筆蘸墨作畫,別有一種特殊趣味和技巧。故被稱為指畫。曆史上清高其佩近人潘天濤,洪世清所作指畫作畫作品其影響較大。

(16)山水畫

係中國畫,特有的畫種之一。在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畫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

山水畫,是稟愛自然的精華,天地的秀氣,所以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有無窮的妙趣。從六朝到唐山水畫家雖然很多,但他們的筆法,位置卻很古拙。到了李思訓、王維、張等便較為完善了山水畫的畫理、畫法,章法(構圖),漸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的麵貌。五代的荊浩、關同更有新的創新,一改陳規舊習,出現了新的局麵。到了宋代、範寬、李成三家鼎立,前無古人,山水畫法達到了幾乎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