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世紀
此時法國繪畫再歐洲起著主導性作用。法國繪畫的發展大致分為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等階段。
(7)20世紀
此時出現了眾多現代主義的思潮,在藝術理論與觀念上與傳統繪畫分道揚鑣。現代主義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強調藝術的純粹性及繪畫語言自身的價值,他們排斥功利性,對描述性和再現性的因素也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組織畫麵結構,表達內在情感,營造神秘夢境。其主要流派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巴黎畫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維也納分離派、風格主義、達達主義、形而上畫派、超現實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譜藝術、光效應、新超現實主義、超級寫實主義。
油畫
油畫是以用快幹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押發性的鬆節油和幹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麵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麵幹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曆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油畫受著時代的藝術思想支配和技法的製約,呈現出不同的麵貌。
油畫發展初期的曆史條件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寫實傾向。15世紀的歐洲的文藝複興運動中,人文主義思想出於對宗教的批判,有著關注社會現實的積極要求,許多著名畫家為逐漸擺脫單一的以基督教經典為題材的創作,開始對當時生活中的人物、風景、物品進行觀察和直接描繪,使宗教題材的作品含帶明顯的現實世俗因素,有的畫家完全描繪現實生活的實景。文藝複興時代的畫家繼承了希臘、羅馬的藝術觀念,即不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實。
西方油畫
還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實的前因後果,於是形成了注重構思典型情節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藝術手法。與此同時,畫家還分別探索解剖學、透視學在繪畫中的運用、畫麵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學原理。人體解剖學的運用使繪畫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實般準確的比例、形體、結構關係;焦點透視法的建立使繪畫通過構圖形成幻覺的深度空間,畫中的景物與現實中定向的瞬間視覺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畫中的物象統一在一個主要光源發出的光線下,形成由近及遠的清晰層次。人文主義的藝術主題與追求寫實的造型觀念在其他畫種中不能完善,是因為工具材料的限製,而油畫工具材料性能正適於將二者充分體現出來。因而,古典油畫成為經長期製作的、高度寫實的麵貌。
古典油畫在整體上是油畫語言諸因素共時綜合運用的結果,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在此基礎上對某一個或幾個因素特別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文藝複興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比較注重明暗法的運用,畫中景物的暗部統一籠罩在陰影中,明暗交界線呈柔和的過渡,造就了畫麵集中而渾然的效果。達·芬奇的《岩間聖母》是這種風格的代表。同時期的尼德蘭畫家則清晰地刻畫畫中景物各個細部,景物之間是色彩的差別而非明暗的過渡,康平的三葉祭壇畫《受胎告知》就細致地呈現室內外的所有景物。意大利的提香是第一個特別注重油畫色彩表現力的畫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畫,並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異的明亮色彩構成富麗堂皇的金黃色調,透明顏料的多次複疊,忽厚忽薄的筆法,又使色彩與形體有機溶合,造就出質感效果。
17世紀是歐洲古典油畫迅速發展的時期,不同地區、國家的畫家依據自己生活的社會背景、民族氣質,在油畫語言上進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畫的種類按題材劃分為曆史畫、宗教故事畫、團體肖像、個人肖像、風景畫、靜物畫、風俗畫等。油畫技法也日臻豐富,並形成了各國、各地區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