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建築藝術(4)(1 / 3)

園內陳設豪華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據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描述,“園中富麗輝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稱,亦非歐洲人所能想見”。“各種寶貴的珍品,均積聚於此皇家別墅,千門萬戶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紋瓷器和琺琅質瓶盞,織金織銀的錦緞、氈毯、皮貨、鍍金純金的法國大鍾,精美的圓明園總圖,寶石嵌製的射獵圖,風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額,以及本國其它各種藝術精製品和歐洲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裝飾品,應有盡有。

圓明園內收藏有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現僅舉幾例。文源閣,是仿照寧波範氏天一閣而建的藏書樓,為著名的皇家北四閣之一,建成於乾隆四十年。閣中收藏乾隆欽定《四庫全書》和康熙《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

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圓明園如此之大,又是由幾朝皇帝陸續擴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識的影響,無論由哪個角度看,也還是有不足的。但是,就總體而言,圓明園確實是一座非常出色的優秀園林。可以說,它集我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說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是叫雷金玉的建築師,他是在修建紫荊城時被康熙看中。但在實際建造中大多還是皇帝的看法,不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都親自指導。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18日至19日,園中的建築被燒毀。至今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隻剩斷垣殘壁,供遊人憑吊。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複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占地350公頃(5200餘畝),其中水麵麵積約140公頃(2100畝),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麵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麵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麵積竟等於8.5個紫禁城!

山西晉祠

晉祠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

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的祠堂,創建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1500年前,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後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曆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模。其中於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範。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100餘座,特別是主體建築聖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實例。保存在聖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國雕塑史上藝術高超的罕見精品。

晉祠以其獨具匠心的總體布局,使建築伴之以奔流不息的難老泉水、古樹名木,將建築空間和自然景色融為一體,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糅和在一起,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理念。

晉祠創建年代久遠,跨越時空漫長,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許多祠廟建築難以比擬的。晉祠以大量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麵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築、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晉祠的曆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曆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一份最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