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建築藝術(4)(2 / 3)

晉祠殿宇、亭台、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聖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晉祠旅遊景區距太原市較近,氣侯條件與市區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風景優美,是遊客避暑、觀光地。晉祠風景區食宿方便,飯店、旅館座落周圍,數十家飯店、餐館、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務和可口的飯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晉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純香而飲譽天下。緊靠景區的晉祠鎮政府近幾年下工夫抓了以旅遊業為龍頭的公用設施及三業(服務、餐飲、娛樂)建設,麵貌大為改觀,尤其是景區的住宿條件、通信業務、醫療保障、娛樂場所、購物環境越來越受到中外遊人的親睞。

孔廟

孔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初建於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是我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範本,據稱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此後曆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擴建廟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擴建成現代規模。廟內共有九進院落,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禦碑亭”13座,擁有各種建築100餘座,460餘間,占地麵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孔廟內的聖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裏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

孔廟的總體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檜柏,創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培養謁廟者崇敬的情緒;廟的主體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左有對稱,布局嚴謹。前後九進院落,前三進是引導性庭院,隻有一些尺度較小的門坊,院內遍植成行的鬆柏,濃蔭蔽日,創造出使人清心滌念的環境,而高聳挺拔的蒼檜古柏間辟出一條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廟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於思想的深奧。座座門坊高揭的額匾,極力讚頌孔子的功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覺油然而生。第四進以後庭院,建築雄偉,黃瓦、紅牆、綠樹,交相輝映,既喻示出孔於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豐功偉績,而供奉儒家賢達的東西兩民,分別長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遠流長。

孔廟共有建築100餘座460餘間,古建麵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點,鬥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長度依次遞增,六鋪作裏跳減二鋪,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外觀相同等。正殿庭采用廊廡圍繞的組合方式是宋金時期常用的封閉式祠廟形製少見的遺例。大成殿、寢殿、奎文閹、杏壇、大成門等建築采用木石混合結構,也是比較少見的形式。鬥栱布置和細部做法靈活,根據需要,每間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長不一,甚至為了彌補視覺上的空缺感,將廂栱、萬栱、瓜栱加長,使同一建築物相鄰兩間鬥栱的栱長不一,同一柱頭科兩邊栱長懸殊,這是孔廟建築的獨特做法。

山東曲阜孔廟

孔廟保存漢代以來曆代碑刻1044塊,有封建皇帝追諡、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廟的記錄,也有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謁廟的詩文題記,文字有漢文、蒙文、八思巴文、滿文,書體有真草隸篆,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碑刻中有漢碑和漢代刻字二十餘塊,是中國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禮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漢隸的代表作,張猛龍碑、賈使君碑是魏體的楷模。此外還有孫師範、米芾、黨懷英、趙孟頫、張起岩、李東陽、董其昌、翁方綱等人的法書,元好問、郭子敬等人的題名,孔繼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書法叢帖玉虹樓法帖等。孔廟碑刻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