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攝影藝術(3)(1 / 3)

在這種係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構造圖中可以看到,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麵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麵的景物。拍攝時,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軟片前麵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影像)便投影到軟片上使膠片感光,爾後反光鏡便立即恢複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範圍和實際拍攝範圍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軸平視取景照相機的視差現象,從學習攝影的角度來看,十分有利於直觀地取景構圖。單鏡頭反光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交換不同規格的鏡頭。

焦距的功能與作用:焦距長短與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長,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鏡頭焦距長短與視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長,景角越小,焦距越短,景角越大;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長短與透視感的強弱成反比,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視感越強;焦距長短與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長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

(2)景深

攝影時向某景物調焦,在該景物的前後形成一個清晰區,這個清晰區稱為全景深,簡稱景深。使用大光圈,景深小;使用小光圈,景深大;物距小,景深小;使用廣角鏡,景深大。

像深——景深前界和景深後界分別共軛的兩個成像平麵之間的距離。像深與景深相對應,像深越大,景深也就越大。

(3)明度

鏡頭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徑大通光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明度大小以光圈係數按倍數來計算;明度的大小是決定暴光的重要因數之一。

(4)場曲

在一個平坦的影象平麵上,影象的清晰度從中央向外發生變化,聚焦形成弧型,就叫場曲。原因是中心離鏡頭近,周邊離鏡頭遠。一般拍照團體人像,安排成弧型,就是糾正這一缺點。

(5)二道火快門

第一步先按下空擋,快門鈕的一半;第二次按到底,快門才開。它能防止手振和減少按快門的時差,並能避免誤碰快門鈕,造成浪費。沒有二道火快門的相機,誤碰以下快門鈕,就浪費一張底片。

(6)反光板

錫箔反光太亮,可以用褶皺法使反光散射柔和;用白紙反光板也叫柔和;用白漆刷白的反光板,容易變黃失去反光效果。

(7)柔光板

在太陽與被攝物之間,用白薄塑料布,尼龍布等,可以是光線柔和,降低反差。

(8)反光傘

反光傘外觀和普通傘一樣。傘內麵是銀白色,反射能力強。使用時將傘安置在可以變換角度的雲台上。用強光燈照射傘內,散射出的光線很柔和,陰影亦淡,是理想的光源。拍人像特寫時,不受強光的刺激,最適合於拍攝人像和靜物。

(9)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是打出眼神光,使用的是較小的燈。或者在其他光種達不到的地方,細部加強亮度,表現質感和輪廓。亦用這種燈光消除人物麵部的缺陷,如使瘦削的麵龐顯得豐滿些。

(10)白頭

白頭指的是一種攝影鏡頭。平時我們使用的大多是鍍了膜的鏡頭,因為是增透膜,所以反光比較少,於是鏡頭看起來是淡紫色的。而我們現在說的是那種沒有鍍膜的鏡頭,所以反光比較多,看起來泛著白光,所以稱為白頭。

(11)感光度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感光度的單位用“度”或“定”來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為100度/21定的膠卷。感光度越高,膠片越靈敏(就是在同樣的拍攝環境下正常拍攝同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光線越少,其表現為能用更高的快門或更小的光圈)。200度的膠卷感光的靈敏度是100度膠卷的2倍,400度的膠卷的靈敏度是200度膠卷的2倍,其餘以此類推。

(12)色溫

各種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稱為“色溫”。色溫的單位為“K”(開爾文)。我們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負片所能適應的色溫為5400K~5600K;燈光型A型、B型所能適應的色溫分別為3400K和3200K。所以,我們要根據拍攝對象、環境來選擇不同類型的膠卷,否則就會出現偏色現象(除非用濾色鏡校正色溫)。

(13)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