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捕捉動態法則
這條法則是根據角度與速度的經驗公式而來的。如果物體沿著鏡頭的軸線運動你能夠用1/125的快門捕捉下,那麼它追至於鏡頭軸線的運動能用1/500捕捉下來。也就是說,如果物體沿鏡頭軸線稱45度運動,隻需要1/250的快門速度。
(10)日落法則
拍攝落日時,要對落日上部測光,但是不能讓太陽出現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讓日落看上去比實際晚一小時,可以在曝光補償中減1。
人像攝影
戶外人像是廣大影友最為喜愛的拍攝內容之一,但要想拍出既賞心悅目,又體現一定內涵的戶外人像,也並非易事。隻有當你在舉機之前,就明明白白想要得到什麼,並把握安排主體的藝術,成功方能到來。為此,特與影友交流以下10點心得。
(1)器材選擇
相機:AF或MF35mm單反相機;3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相機(120mm中畫幅單反相機、數碼單反相機及有數碼後背的中畫幅相機,有著畫幅大、像素高、能保證圖像品質的優越性,隻是價位高,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影友的選擇)。
鏡頭:人像的形象展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拍攝時所選用的鏡頭。原則上講,什麼鏡頭都可以拍人像,對35mm單反相機來說,有時為了取得戲劇性的畫麵,甚至使用20mm、17mm超廣角乃至魚眼鏡頭,而200mm、300mm長焦鏡頭,有著虛化背景、簡潔畫麵的特別功能,常能在這方麵發揮優勢。大多數人像標準鏡頭最為適宜;拍攝帶肩部的頭像,100mm左右鏡頭最為理想,135mm以上鏡頭拍頭像特寫,得心應手。
影像存儲媒介:傳統相機用ISO100以下膠片或人像專用正、負片。數碼相機用各自匹配的存儲媒介。
(2)采光
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采光自然占有重要位置,是拍攝時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陽光直接照射時光質太硬,會帶來討厭的陰影。
以下用光方式可供考慮:
第一,散射光。
薄雲遮陽。薄雲遮陽能產生室內漫反射光一樣效果的照明,不管被攝者麵向何方,照度總是平衡的。這是最為理想的光源之一。拍照時用反光板補光,有助於強化造型的立體感和塑造人物的眼神光。
陰天。類似於薄雲遮陽,但此時光質稍差,選擇拍攝地點是關鍵,應以寬闊明亮的場景為佳。
處理後的明亮日光。處理方法之一是將拍攝地點選擇在帶頂的陰涼處,讓光線自然過濾,如門廊或樹下,光線會變得較柔和,但因受太陽反射光照射,仍然保證較好照度。二是在陰影中拍攝,如一座建築或一堵牆投下的陰影,但應注意,回避強烈頂光的物體所投射的陰影。相機後麵應是廣闊天空或有相當亮度的照明為好,背景應緊密,沒有空隙,這樣將不會產生分散主題的光斑。
第二,一般來說,要拍出特別吸引人的肖像照,光線應來自後麵或被攝者的一側(注意用遮光罩避免光線直接射入鏡頭,還要避免遮光罩下沿或別的平麵將光線反射到鏡頭中)。因此,太陽升高前,下午稍晚,是拍攝戶外人像的最好時間,這時太陽低照,你能拍攝場麵富麗的逆光像,並且被攝者前廣闊的天空給陰影提供了天然輔助光,不必擔心來自頂部或其他方位光線的幹擾。
第三,應回避強烈的日光和難以駕馭的正午陽光(俗稱頂光)。特別是正午陽光使人物下眼瞼處形成一團黑影。
解決途徑:一,想辦法避免陽光直照臉部,否則被攝者會睜不開眼睛或皺眉頭。二,可以利用反光板來克服陰影造成的不利因素,用擋板遮住陽光,使陽光不在臉部形成陰影,用一張白色或淺色的紙也可以。三,實施閃光燈補光。在明亮陽光下、在光影落入被影者麵部時,就可以采用閃光燈閃光輔助補光的方法,以消除臉部陰影。
在不利的照明環境中,有時也可以巧妙利用環境或人物動態造型,達到出奇製勝的效果。如當代美國攝影大師赫伯·瑞茨所拍美國著名歌星麥當娜昂頭的霎那間,討厭的頂光變成了精彩的側麵光。
(3)服飾與背景
以白色為主的環境,拍攝婚紗高調畫麵較為理想。穿上一套紅色的亮麗服裝,會立刻吸引你的目光,形成一個有刺激性的視點。如果你著眼表現色彩,衣著與環境千萬不能打架,補色可能是最佳的選擇。譬如環境以藍色為主調,黃色、紅色或綠色著裝也許很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