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常見食物的化學特征(2 / 2)

在肉、魚、蛋中均含有膽固醇。生理上細胞膜的組成、激素合成都需要它,維D的合成也需要以膽固醇為原料。有人把膽固醇同心血管病聯係起來,隻吃蛋白不吃蛋黃,完全是一種誤解。

2.蔬菜

指含水分90%以上,可作維生素、無機質和纖維之源的植物。按外觀可分葉(白菜、菠菜)、莖(芹、筍)、根(蘿卜、薯)、果(茄、瓜)四類,其中也包括各種海菜以及蕈類等。

蔬菜的價值還在於其特殊成分及其特殊作用。纖維素和果膠質使腸蠕動,促進消化;蔬菜中酶含量較多,有助於消化及各種生理功能;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C)有鮮味及各種刺激性成分,如蕈類之鮮味、蔥類之辛辣味等。以下幾種重要蔬菜的特點值得注意。

(1)豆製品。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幹等都是豆製品。豆製品的特點是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低(1%以下),宜於老年人及心髒病患者食用,因而近年風靡西方及東南亞市場。

大豆起源於中國,古稱“菽”。大豆是營養之花,豆中之王。近年來,日本和美國出現了“豆漿熱”,男女老幼都喜愛喝豆漿。商店裏出售各種各樣的豆漿製品:如桔子豆漿、咖啡豆漿……各種豆腐菜、豆腐罐頭一躍成為暢銷的新穎食品。

豆腐是怎樣做成的呢?先把黃豆經浸泡、磨漿、濾渣等步驟製成“膠體”溶液,再經點鹵就可做成豆腐。所謂點鹵就是利用鹽鹵或石膏使大豆的水溶性蛋白質凝固。現在有的豆製品廠已改用葡萄糖酸δ-內酯作凝固劑,製得的豆腐更鮮嫩,不易變質。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成為豆腐腦。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豆腐腦濾去水,變成豆腐。將豆腐壓緊,再榨幹去水,就成了豆腐幹。將豆腐其切成小塊油炸成焦黃色,成為油豆腐。將豆腐幹塗以醬色佐料,適當燻烤,即得香幹。醬豆腐又稱腐乳,是一種發酵品。

(2)豆芽菜。有黃、綠豆芽兩種。通常將豆在32℃時背光用水泡脹約10日,根芽可達15厘米,以長約2厘米者營養較佳;其維C豐富,達25毫克%~30毫克%。蛋白質、糖含量亦高;每日見光半小時,維C及磷含量將有所提高。

(3)蘿卜葉。是一種高營養蔬菜,其營養價值優於其根。幹品含蛋白質達30%,且易消化,尤富含蘇氨酸等氨基酸,可補穀物蛋白質之不足;富含維生素,維C達90毫克%;並富含微量元素鐵。

(4)甜椒。或稱柿子椒、燈籠椒,以其肥大肉厚似燈籠狀而得名,通常呈翠綠色,過熟者亦有呈鮮紅色的。除主含蛋白質及糖外,維生素含量也豐富,特別是維C高達200毫克%,是蔬菜及果品中最多的,有高營養價值。

(5)洋蔥。除含蛋白質、糖等外,其特點是有特殊的刺激性及辣味,與蒜、韮類似,有特殊香味。呈味物的主成分為丙烯硫化物,有催淚、抗菌作用,兼有維B之功效,助消化。

(6)蘆筍。幹品含蛋白質30%~35%,主含天冬素。分綠、白兩種,含多種維生素,尤綠色者更多,其中維C達31毫克%。磷含量亦豐富,尖端為100毫克%,莖部較少亦有30毫克%。罐裝蘆筍有特殊香味,因含二巰基異丁酸,有抗癌效果,備受推崇。

(7)木耳。有黑、白兩種,前者可生長於桑、榕枯木上,後者為銀耳,在芸果木上繁殖較多,均可人工栽培。它們不含葉綠素,無合成澱粉功用,寄生於高等植物內,利用其營養成長發育。白木耳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有特殊芳香風味,增進食欲。白木耳可入藥,有強精補腎、止咳潤肺、提神健腦、嬌嫩皮膚和防癌之功效。

3.果品

分漿果(葡萄、草莓、鳳梨)、仁果(蘋果、柿、枇杷、柑桔)、核果(桃、梅、杏、李)、堅果(栗、核桃、白果、榛子)四類,除後者為幹果外,前三者約含90%水分,故稱水果。主要成分為糖(10%),發熱量約200焦/克,多數缺脂肪及蛋白質,但含某些特殊營養成分。

此外,瓜子及果仁也是一類重要的瓜果產品,常見的有南瓜子、西瓜子及杏仁等。它們均富含蛋白質及脂肪,且多為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故營養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