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無酒精興奮飲料(1 / 3)

包括茶、咖啡、可可,是一類無酒精的中等刺激性飲料。它們主含各種生物堿,還含有相當多的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纖維素、糖等,也可以和其他營養物一起加工成多種食品。除了某些特殊功能(如綠茶及烏龍茶防癌)外,它們對頭腦、心髒、腎髒等均有作用,還助消化。

一、茶

最早源於中國。780年唐代陸羽著《茶經》,對茶葉加工利用作了係統介紹。茶很早就是中國與域外民族的貿易商品,成為世界流行的飲料。一些遊牧民族還把茶作為不可缺少的副食。

1.茶的化學成分及功用

1931年曾分析過我國58種名茶,其幹品中含水浸出物約40%,其中包括鞣質20%、茶素3%及水溶性礦物質3%~4%,它們賦予茶以某些特殊功能。

(1)鞣質。係多元酚類,是為茶丹寧,其中的兒茶素是澀味及色素的來源。茶丹寧對人體有重要作用,是增強微血管壁抵抗力的有效藥物,並有利抗壞血酸的吸收。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微血管壁抵抗力降低的患者(易內出血和瘀血),隻要日服100~200毫克茶丹寧,就會迅速痊愈。給病人內服500毫克抗壞血酸,其尿中排出的維生素C有逐日增加的趨勢,到第6天尿維C達260毫克。在繼續內服同量抗壞血酸的同時,如每日在食物中加650毫克茶丹寧,則尿排維C立即減少。

(2)茶素。又稱茶堿,是構成茶苦味的主要成分,富刺激性,有提神強心之效,可強化筋骨伸縮功能並有利尿作用,也是嗎啡堿、煙堿及酒精的有效減毒劑和醒酒劑,服之使人感到心清(頭腦清醒)目明。還可中和由於偏食蛋白質或脂肪過多引起的酸。牧區人們常食肉喝奶,故必須飲茶。

(3)維生素。茶葉中含多種維生素,尤富胡蘿卜素、維A、核黃素、維B2、煙堿酸(又名尼克酸),它們與所含的芳香油一起,能溶解臭味物從而除口臭,可解油膩,並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管,增強血管的韌性和彈力,預防腦溢血及血管硬化。

(4)微量元素。如氟,茶中含量高達100ppm,有固齒作用。此外據上海商檢局分析浙江地區的茶葉,蛋白質含量達17%~35%。已證明其中至少有17種氨基酸。近年來還報道某些茶葉中富含硒(陝西漢中、湖北恩施)因而促進了茶的新用途的開拓。

2.茶的種類

茶的製作屢經革新,目前主要品種有:

(1)綠茶。將采到的茶葉盡快蒸或炒烤(稱為蒸青或殺青),破壞酵素和防止變色,再經揉撚和幹燥直到爽手為止;經這樣處理,可抑製破壞抗壞血酸氧化酶的活動,維持綠茶中含較高的維C(達數百毫克%)。原茶成分在綠茶中保存最多,如各種醇(β、γ-已烯醇、苯乙醇),為茶賦香;各種糖及膠質(阿聚糖、半乳聚糖、糊精、果膠)給茶添味。我國的綠茶名品主要有浙江龍井、洞庭碧螺春、武夷鐵羅漢、婺源綠茶等。常飲綠茶有三大好處:一是綠茶中的茶坨酚能抗癌,二是內含的氟能堅固牙齒,三是丹寧能提高血管韌性,預防腦血管破裂。

(2)紅茶。亦稱發酵茶。先將新茶葉攤放在空氣流通的萎凋架上除去1/3的水分(稱為萎凋),使葉柔軟而有韌性;將萎凋的葉揉破細胞放出汁液,鋪開並保持適當高濕度以發酵,此過程形成紅茶特有的香氣,且葉子變成古銅色;最後幹燥除去水分即得紅茶。經過發酵,維C幾乎全被破壞,但含果糖、葡萄糖、麥芽糖以及遊離氨基酸較多,因而富甜、鮮味,其香優雅且有刺激性(含酵素、醇等引起)。其名品有信陽“毛尖”、祁門“樟片”、正山“小種”;印度的“阿薩姆”、大吉嶺“紅茶”和斯裏蘭卡的“伯爵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