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烏龍茶。界於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先經萎凋(部分發酵)。然後殺青(即停止發酵),製得紅棕色帶綠(綠葉鑲紅邊色似烏龍的葉片。其香較綠茶濃而較紅茶醇和,且兼有二者的優點。例如我國黃心烏龍茶維C含量高達712毫克%。據研究烏龍茶有防癌功效,我國台灣烏龍、祁門烏龍馳名全球。
3.其他茶製品
在上述3種茶葉加工技術的基礎上用茶葉或其他植物葉可製得許多別的茶或類似茶的飲料。主要有:(1)珠茶。是一種綠茶名品,又稱雲霧茶。用茶葉的嫩尖製成,烘炒時卷成小珠狀,極其香雅味醇。
(2)磚茶。是一種紅茶。將紅茶碎粉或新茶碎末在發酵後趁濕加壓製成硬磚狀再烘幹,飲用時掰下一小塊用沸水衝泡即得味道濃烈的深色液汁。
(3)速溶茶。將茶在大桶裏沏好,然後去渣,烘幹留下粉末即得。
(4)馬黛茶。產於巴西,是一種刺激性飲料。由南美的馬黛或冬青的幹葉仿茶葉加工法製得,含咖啡因。
(5)絞股藍。是近年我國浙江地區開發的一種藥茶。絞股藍葉是一種含70多種皂甙(超過高麗參)和高量硒(1.3毫克%)的不含咖啡因的珍品,有第二人參之稱,具抗癌保肝、滋補強壯、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等功效。
(6)藥茶及花茶。著名的有人參茶、茉莉花茶等,是將製好的茶加入已精製的藥物及花,或將含有茶葉(及不含茶葉)的藥物經粉碎後混合而成的粗製品,或加入粘合劑製成塊,在應用時隻要用沸水泡汁或稍加煎煮即可服用。近年國內外市場出現了袋泡茶、香料茶、減肥茶、中藥茶、桑菊感冒茶、參和茶、八珍茶、瀉下茶、止咳茶等。
4.茶文化
所謂茶文化主要指飲茶的方式和習慣,世界各地各有特色。如日本的茶道,具有一整套飲茶的禮儀和體製,講究將茶放在精美的陶器中煮後取汁飲用。
(1)沏茶。通常選用質地好的瓷器(傳熱適中,保溫性適於茶葉中有效成分浸取),放入約5毫升的散裝茶,用開水150毫升沏上3~5分鍾,此時茶色、香、味均佳。如浸泡時間過長,則丹寧釋出過多就有苦澀味,咖啡堿含量也高。長江流域(川、湘、江、浙)人喜喝綠茶;福建、汕頭的人則嗜烏龍茶;北京人欣賞香氣濃烈的花茶,特別是茉莉花茶;湖南人沏茶時放入炒好的大豆,稱為“豆汁茶”;江蘇、浙江人則放入橄欖,是為“元寶茶”,既賦香、提味,又象征好運氣。
(2)奶茶。是蒙古族每餐必備的飲料。係將剁碎的磚茶和牛、羊奶及鹽放在銅壺或鐵罐裏煮開製成。由於含動、植物營養素及微量元素特別是維生素和酵素等,有利於脂肪的吸收。
(3)酥油茶。是西藏人每日必需品。即將煮過的磚茶、黃油和鹽充分攪和直至變稠,和糌粑(青稞麥炒熟後磨成的麵)、牛肉及羊肉一起吃。
(4)煮茶。是俄國的古老習慣。用一隻銅或銀製的大而優美的火壺,裝約6升開水煮沸;火壺的頂部為盤形,可放一隻小茶壺,內盛保持滾燙的濃茶,在飲用時,取1/4杯濃茶,再用大壺中的開水倒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