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執政二十多年,見天下太平,便漸漸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他覺得天下太平無事,宰相管政事,將帥守邊防,自己何必那麼為國事操心。於是,他就追求起奢侈享樂來了。
宰相張九齡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常常給唐玄宗提意見。唐玄宗本來對張九齡很尊重,但是到了後來,再也聽不進張九齡的意見了。
有一個大臣叫李林甫,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他什麼事都不會,專門學了一套奉承拍馬的本領。
唐玄宗想提升李林甫為宰相,跟張九齡商量。張九齡看出李林甫是個心術不正的人,就直截了當地說:“宰相的地位,關係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為相,隻怕將來國家就要遭難了。”
李林甫聽到這些話,把張九齡恨得咬牙切齒。朔方(治所在今寧夏靈武)將領牛仙客,沒讀過書,但是很會理財。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張九齡不讚同。李林甫在唐玄宗麵前說:“像牛仙客這樣的人,是宰相的合適人選;張九齡是個書呆子,沒有大局觀念。”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張九齡商量任用牛仙客的事。張九齡還是不同意。唐玄宗生氣地說:“難道什麼事都得由你作主嗎!”
經過幾件事,唐玄宗越來越討厭張九齡,加上李林甫的挑撥,終於找了個借口撤了張九齡的職,讓李林甫當了宰相。
李林甫當上宰相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絕,不許大家在玄宗麵前提意見。
有一個諫官不肯依附李林甫,上奏本向唐玄宗提建議。第二天他就接到命令,被降職去外地做縣令了。大家知道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後誰也不再向玄宗提意見了。
李林甫自知在朝廷中的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就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排擠出朝廷。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麵上不動聲色,笑臉逢迎,卻在背地裏暗箭傷人。
有一個官員叫嚴挺之,被李林甫排擠去外地做刺史。後來,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說:“嚴挺之在什麼地方?這個人很有才能,可以任用。”
李林甫說:“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聽一下。”
退朝後,李林甫忙把嚴挺之的弟弟找來,說:“你哥哥不是一直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有一個辦法能讓他如願。”
嚴挺之的弟弟見李林甫對他哥哥很關心,當然很感激,連忙請教怎麼辦才好。李林甫說:“隻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自己得了病,請求回京城來治病就行了。”
嚴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果然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這時,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實在太可惜了,嚴挺之現在已經得了重病,幹不了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歎了口氣,也就作罷了。
像嚴挺之這樣上當受騙的還有很多。但是,不管李林甫裝扮得多麼巧妙,他的陰謀詭計還是被人們識破了。人們就說李林甫這個人是“嘴上像蜜甜,肚裏藏著劍”(成語“口蜜腹劍”就是這樣來的)。
李林甫在宰相的職位上,一幹就是19年,一個個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擠,一批批阿諛奉承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這個時期,唐朝的政治從興旺走向衰敗,“開元之治”的繁榮景象也消失了,接著就發生了“天寶之亂”(天寶是唐玄宗後期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