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袁崇煥大戰寧遠(1 / 1)

薩爾滸大戰之後,明王朝派老將熊廷弼出關指揮遼東軍事。熊廷弼是個很有指揮才能的將領,可是擔任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的王化貞卻怕熊廷弼影響他的地位,百般阻撓熊廷弼的指揮。1622年,努爾哈赤向廣寧進攻,王化貞帶頭出逃。熊廷弼麵對混亂的局事,隻好保護一些百姓退到山海關內。

廣寧失守後,明王朝不問事由,便把熊廷弼和王化貞一起打進大牢。

熊廷弼一死,派誰去抵抗後金軍呢?

這時,詳細研究了關內外形勢的主事(官名)袁崇煥向兵部尚書孫承宗說:“隻要給我人馬軍餉,我能負責守住遼東。”

那些被後金的攻勢嚇破了膽的朝廷大臣聽說袁崇煥自告奮勇,都讚成讓袁崇煥去試一試。明熹宗給了他20萬餉銀,要他負責督率關外的明軍。

袁崇煥到了關外,在寧遠築起3丈22尺高、2丈寬的城牆,裝備了各種火器、火炮。孫承宗還派了幾支人馬分別駐守在寧遠附近的錦州、鬆山等地方,與寧遠互相支援。

袁崇煥號令嚴明,遼東的危急局麵很快就扭轉過來。

正當孫承宗、袁崇煥守衛遼東有了進展之時,卻遭到魏忠賢的猜忌。

魏忠賢先是排擠孫承宗離了職,又派了他的同黨高第指揮遼東軍事。高第是個庸碌無能之輩,他一到山海關,就召集將領開會,說後金軍太厲害,關外防守不了,讓各路明軍全部進山海關內。

袁崇煥堅決反對撤兵,高第見說不服袁崇煥,隻好答應袁崇煥帶領一部分明軍在寧元留守,但卻要關外其他地區的明軍,限期撤退到關內。

努爾哈赤看到明軍撤退時的狼狽相,認為明朝容易對付。1626年,他親自率領13萬人馬,渡過遼河,向寧遠進攻。

努爾哈赤帶領後金軍氣勢洶洶地到了寧遠城下,冒著明軍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軍雖然英勇抵抗,但是後金兵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情況十分危急,袁崇煥下令動用早就準備好的大炮,向後金軍轟擊。炮聲響處,隻見一團火焰,後金兵士被炸得血肉橫飛,紛紛後撤。

第二天,努爾哈赤親自督戰,集中優勢兵力攻城。袁崇煥登,上城樓嘹望台,沉著應戰。等到後金軍衝到逼近城牆的地方,他便命令炮手瞄準敵人密集的地方發炮。這樣一來,後金軍傷亡就更大了。正在後麵督戰的努爾哈赤也受了重傷,不得不下令全軍撤退。

袁崇煥見敵人退兵,就乘勝殺出城去,一直追了30裏,才得勝回城。

努爾哈赤受了重傷,回到沈陽後,傷勢越來越重,沒過幾天,就咽了氣。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接替了他,做了後金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