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那拉氏奪權(1 / 1)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英、法分別以亞羅號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組成聯軍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意在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權益。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鹹豐帝令恭親王奕沂擔任議和大臣,與英、法等國談判,屈辱地簽訂了《北京條約》。

鹹豐在位的10年,內憂外患不斷:先是太平軍起義,然後是撚軍起義;而英、法等國又乘機要挾,大動幹戈;沙俄更是獅子大開口,一下子就割去了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甚至連大清帝國的發祥地也不放過。這真是愛新覺羅宗室的奇恥大辱啊!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交迫下,鹹豐帝身染重病,一病不起。

1861年7月,鹹豐皇帝在多次昏厥之後,知道自己將要去世,便考慮托孤一事。他知道懿貴妃(就是慈禧)是權利欲極強的女人,而皇後鈕鑽祿氏(慈安皇後)沒有主見。為了防止出現女後專權的局麵,他把輔政的重責交給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和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八大臣。在他看來,八大臣聯手足可以對付懿貴妃,即便是恭親王站在懿貴妃一邊也不怕。

但是,由於鹹豐留下了“禦賞”、“同道堂”兩顆印章,便埋下了後宮垂簾聽政的禍根。

原來“禦賞”是鹹豐帝賜皇後鈕鑽祿氏的私章,“同道堂”是鹹豐帝賜給獨子載淳的私章。這兩枚私章成為皇權的象征,鹹豐皇帝的意思已十分明確,那就是說,用這兩顆印章來製約八大臣。

不久,八大臣上了一個極有利於懿貴妃的章疏:尊皇後鈕鈷祿氏為慈安皇太後;尊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後。

慈禧做了皇太後之後,權力欲望急劇膨脹,為舉行政變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

不久,慈禧與恭親王奕沂趁到熱河避暑山莊為鹹豐帝吊喪之機,逮捕了肅順。肅順被抓的同一天,七大臣也在紫禁城被捕。

至此,鹹豐皇帝任命的八位襄讚政務大臣,五個被革職,充軍發配到新疆。載垣、端華被賜自盡,肅順處斬。這就是“辛酉政變”。

辛酉政變標誌著那拉氏爬上了統治中國的最高寶座,這一年,她剛剛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