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發症是狂犬病人的死亡原因,最常見的是低氧血症、心律紊亂、腦水腫、低血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應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一切可能發生的並發症,是延緩病人生存時間的重要環節。低氧血症患者有呼吸困難症狀時,監護動脈分壓。對於腦水腫患者,應用20%甘露醇聯合地西泮定脫水,或插管減壓。對心率紊亂的患者,要堅強血氧和心電圖監護,糾正低氧血症。
狂犬病對人的危害很大,人一旦被狂犬病病犬咬傷,應盡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如嚴重還應加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最好是24小時內注射,如延遲注射也是可以的,隻要沒有發病,這是抗體和病毒賽跑的過程,一旦發作,病死率是100%。世界上僅僅有一例搶救過來的,但是不具備推廣價值。所以動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給其他動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傷。對於家養的大型犬一定要圈養、拴養,防止散養咬傷他人,人一旦被不明的犬咬傷後應立即到防疫部門進行緊急免疫。
對於震區的無主犬及野犬,發現後應立即采取控製措施。
【疫源阻斷】
狂犬病是經帶毒的狗、貓等咬傷或抓傷機體而使人感染發病,發病的動物其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但曾有報道狗帶毒可達9~39個月之久,已感染狂犬病毒未發病的動物同樣能使人發生狂犬病。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預防,但無特異的有效治療,發病後幾乎100%病人都會死亡。因此做好預防至關重要。
1.疫源消毒
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不強,在56℃30分鍾或100℃2分鍾條件下即可滅活,但在4℃和0℃以下可分別保持活力達數周和數年。一般消毒方法,如日曬、紫外線、甲醛以及季胺類消毒劑(新潔爾滅等)均能將其殺滅,故被狂犬咬傷的傷口可用新潔爾滅衝洗。
2.暴露前預防
(1)疫苗接種:疫區的人和動物,尤其狗等寵物應強製性接種狂犬疫苗,防止疾病發生,可通過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誘餌實現;用滅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預防狂犬病,其免疫程序是,活苗3~4月齡的犬首次免疫,一歲時再次免疫,然後每隔2~3年免疫一次。滅活苗在3~4月齡犬首免後,二免在首免後3~4周進行、二免後每隔一年免疫一次。對與狂犬病病毒、病獸或病人接觸機會較多的人員應進行感染前預防接種。
(2)管理好傳染源:重點是消滅犬狂犬病。家犬、貓應進行登記,並接種狂犬病疫苗,發病的犬、貓立即擊斃、焚毀或深埋;對野犬應捕殺,控製野生動物、寵物間的傳播。懷疑為狂犬病的狗、貓等動物,立即接種狂犬疫苗,同時隔離觀察至少3個月,避免動物間撕咬造成疾病擴散。瘋動物及其被咬傷的動物應殺死並銷毀。
3.暴露後預防
(1)及時處理局部傷口:用3%~5%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滌,較深傷口衝洗時,用注射器伸入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麵徹底。再用75%乙醇消毒,繼之用濃碘酊塗擦,傷口不宜縫合。局部傷口處理愈早愈好,即使延遲1~2天甚至3~4天也不應忽視局部處理,此時如果傷口已結痂,也應將結痂去掉後按上法處理。
(2)暴露後接種:在咬人的動物未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動物已無法觀察時,病人應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
除被咬傷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動物吮舔、抓傷、擦傷過皮膚、黏膜者,也應接種疫苗。狂犬疫苗應分別在第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針,共注射5針。0是指注射第1針的當天,以後以此類推。咬傷程度嚴重或傷處近中樞神經可加倍量注射疫苗,疫苗使用如不及時或劑量不足都會影響預防效果。疫苗應在有效期內使用。
如果咬傷嚴重,有多處傷口或傷口在頭、麵、頸、手指者,在接種疫苗同時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這是因為注射狂犬病疫苗後要15~20天才產生抗體,1個月左右抗體水平才能達到高峰,才能有效地防止發病。免疫血清能中和遊離病毒,也能減少細胞內病毒繁殖擴散的速度,使潛伏期延長,爭取自動抗體產生的時間,從而提高疫苗療效。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方法是一半肌肉注射,一半傷口周圍浸潤注射。注射應於感染後48小時內進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應做過敏試驗。高價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的使用。注射狂犬疫苗和血清要及時、全程、足量,注射時間距咬傷時間越早,預防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