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買回來的免燙衣服,不要立即掛入衣櫃中,最好先用清水進行充分漂洗後再穿,降低服裝中的甲醛含量。
不穿時,應把免燙衣服掛在通風處,尤其是不要長期穿著免燙衣服。在倡導綠色環保、健康消費的今天,要大力提倡購買生態紡織品及綠色環保服裝,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穿出健康,穿出美麗。
選購服裝的時候可以選擇沒有襯裏的。西服套裝等必須有襯裏的產品,可選擇無粘襯技術。
很多人喜歡買外貿服裝,但在購買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買回因為環保原因被退貨的產品。
通過綠色環保認證的服裝掛有一次性激光全息防偽標誌,可用激光筆照射,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10個環。
穿上新衣飾後,如出現皮膚瘙癢、接觸性皮炎等皮膚過敏反應,或情緒不安、飲食不佳、連續咳嗽等症狀時,要考慮是否衣物不適所致,盡快到醫院診治。
二、二英,餐桌上的“黑客”
1999年2月,比利時養雞業者發現飼養的母雞產蛋率下降,且蛋殼堅硬,肉雞出現病態反應,因而懷疑飼料有問題。據初步調查,發現荷蘭3家飼料原料供應廠商提供了含二英成分的脂肪給比利時的韋爾克斯特飼料廠,該飼料廠1999年1月15日以來,誤把上述含二英的脂肪混摻在飼料中出售。據悉,被查出的該飼料廠生產的含高濃度二英成分的飼料已售給超過1500家養殖場,其中包括比利時的400多家養雞場和500餘家養豬場,並已輸往德國、法國、荷蘭等國。比利時其他畜禽類養殖業也不能排除使用該飼料的可能性。比利時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的雞體內二英含量高於正常限值的1000倍,危害極大。6月3日,比政府再次宣布,由於不少養豬和養牛場也使用了受到汙染的飼料,全國的屠宰場一律停止屠宰,等待對可疑飼養場進行甄別,並決定銷毀1999年1月15日至1999年6月1日生產的蛋禽及其加工製成品。
比利時“二英汙染雞事件”在世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歐盟委員會指責比利時“知情不報,拖延處理”,並決定在歐盟15國停止出售、收回和銷毀比利時生產的肉雞、雞蛋和蛋禽製品。美國決定全麵封殺歐盟15國的肉品,法國決定全麵禁止比利時肉類、乳製品和相關加工產品進口。
迫於強大的國際和國內的壓力,比利時衛生部和農業部部長相繼被迫辭職,並最終導致內閣的集體辭職。據統計,該事件共造成直接損失3.55億歐元,間接損失超過10億歐元,對比利時出口的長遠影響可能高達200億歐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然而現在我們不得不對餐桌上的食物發出懷疑的目光。食品由於汙染,已經逐漸遠離了營養美味這些因素,而是跟有毒、劣質、危險這樣的字眼聯係到了一起。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國等地區的幾十萬隻雞突然死亡。經調查,發現是飼料中毒,但因當時沒有弄清毒物的來源,也就沒有對此進行追究。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當年6~10月,有4家13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膚病到九州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患者初期症狀為痤瘡樣皮疹,指甲發黑,皮膚色素沉著,眼結膜充血等。此後3個月內,又確診了112個家庭325名患者,之後在全國各地仍不斷出現。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數達30餘人,1978年,確診患者累計達1684人。
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衛生部門的重視,通過屍體解剖,在死者五髒和皮下脂肪中發現了多氯聯苯,這是一種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過食物鏈而富集於動物體內。多氯聯苯被人畜食用後,多積蓄在肝髒等多脂肪的組織中,損害皮膚和肝髒,引起中毒。初期症狀為眼皮腫脹,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疹,其後症狀轉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發生急性肝壞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專家從病症的家族多發性了解到食用油的使用情況,懷疑與米糠油有關。經過對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進行追蹤調查,發現九州一個食用油廠在生產米糠油時,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誤,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脫臭工藝中使用的熱載體多氯聯苯,造成食物油汙染。由於被汙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飼料,所以造成數十萬隻家禽的死亡。這一事件的發生在當時震驚了世界。
英國爆發瘋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