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是我國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名句,其為人稱道之處,正是源自詩人對於窗外風景的那份細膩的捕捉。但是,這樣的情景大概隨著時光的流失以及工業的發展而永遠消失無蹤了。

喧鬧的聲音,炫目的光彩,現代人的世界永遠是給人熱鬧的印象。沒有寧靜,沒有幽暗,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的是一張張五光十色的麵孔和標榜著科技含量的產品。

這是現代社會才會出現的汙染現象,它使得我們的感覺變得粗糙無比。

一、“噪聲”音樂會

樂器是人類偉大的發明,無論是音域寬闊的大提琴,還是清脆婉轉的手風琴,或者是美妙動人的鋼琴,都給我們美的享受。可是如果各種樂器齊聲高奏,鼓樂喧天,“死亡金屬”竭力共鳴,那又將是怎樣一番可怕的情景呢?1981年,在美國舉行的一次現代派露天音樂會上,當震耳欲聾的音樂聲響起後,有300多名聽眾突然失去知覺,昏迷不醒,100輛救護車到達現場搶救。造成一次駭人聽聞的噪聲汙染事件。

噪聲研究始於17世紀。20世紀50年代後,噪聲被公認為是一種嚴重的公害汙染,有關噪聲汙染事件也屢有報道。

1960年11月,日本廣島市的一男子被附近工廠發出的噪聲折磨得煩惱萬分,以致最後刺殺了工廠主。無獨有偶,1961年7月,一名日本青年從新瀉來到東京找工作,由於住在鐵路附近,日夜被頻繁過往的客貨車的噪聲折磨,患了失眠症,不堪忍受痛苦,終於自殺身亡。

同年10月,東京都品川區的一個家庭,母子3人因忍受不了附近建築器材廠發出的噪聲,自殺未遂。中國也是噪聲汙染比較嚴重的國家,全國有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著,對噪聲汙染的投訴占環境汙染投訴的近40%。

★綠色追問——噪聲汙染

噪聲被稱為“無形的暴力”,是大城市的一大隱患。有人曾做過實驗,把一隻豚鼠放在173分貝的強聲環境中,幾分鍾後就死了。解剖後的豚鼠肺和內髒都有出血現象。1959年,美國有10個人自願做噪聲實驗。當實驗用飛機從10名實驗者頭上10~12米的高度飛過後,有6人當場死亡,4人數小時後死亡。驗屍證明10人都死於噪聲引起的腦出血。可見這個“聲學武器”的威力之大。

聲音分為樂聲和噪聲。按一定規律做周期振動的物質發出的聲音為樂聲,無規則、非周期振動物體發出的聲音為噪聲。凡是幹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振幅和頻率雜亂、斷續或統計上無規則的聲振動都稱為噪聲。噪聲來源於人類生存的環境,如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以及其他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又叫環境噪聲。上述音樂會發出的幹擾生活及人體健康的聲音就屬於此類。

噪聲汙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噪聲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噪聲危害主要包括:

(1)噪聲對聽力的損傷

噪聲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人們在進入強噪聲環境時,暴露一段時間,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噪聲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複正常。這種現象叫做暫時性聽閾偏移,又稱聽覺疲勞。但是,如果人們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恢複,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即形成永久性聽閾偏移,又稱噪聲性耳聾。若人突然暴露於極其強烈的噪聲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從基底膜急性剝離,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聽力,即出現爆震性耳聾。

有研究表明,噪聲汙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聾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聽力的損傷也與生活的環境及從事的職業有關,如農村老年性耳聾發病率較城市為低,紡織廠工人、鍛工及鐵匠與同齡人相比聽力損傷更多。

(2)噪聲能誘發多種疾病

因為噪聲通過聽覺器官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係統,以致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故噪聲除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外,還會給人體其他係統帶來危害。由於噪聲的作用,會產生頭痛、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狀。長期在高噪聲環境下與低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相比,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要高2~3倍。可見噪聲會導致心血管係統疾病。噪聲也可導致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使腸胃病和潰瘍病發病率升高。此外,噪聲對視覺器官、內分泌機能及胎兒的正常發育等方麵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高噪聲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易誘發其他疾病,但這也和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