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的有源消聲的技術
通常所采用的三種降噪措施,即在聲源處降噪、在傳播過程中降噪、在人耳處降噪,都是消極被動的。為了積極主動地消除噪聲,人們發明了“有源消聲”這一技術。它的原理是:所有的聲音都由一定的頻譜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種聲音,其頻譜與所要消除的噪聲完全一樣,隻是相位剛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將這噪聲完全抵消掉。關鍵就在於如何得到那抵消噪聲的聲音。實際采用的辦法是:從噪聲源本身著手,設法通過電子線路將原噪聲的相位倒過來。由此看來,有源消聲這一技術實際上是“以毒攻毒”。
雖然噪音是世界公害,但是通過開發,它能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妙處:
(1)噪聲除草
科學家發現,不同的植物對不同的噪聲敏感程度不一樣。根據這個道理,人們製造出噪聲除草器。這種噪聲除草器發出的噪聲能使雜草的種子提前萌發,這樣就可以在作物生長之前用藥物除掉雜草,用“欲擒故縱”的妙策,保證作物的順利生長。
(2)噪聲診病
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治病,這已為大家所熟知。但噪聲怎麼能用於診病呢?科學家製成一種激光聽力診斷裝置,它由光源、噪聲發生器和電腦測試器三部分組成。使用時,它先由微型噪聲發生器產生微弱短促的噪聲振動耳膜,然後微型電腦就會根據回聲,把耳膜功能的數據顯示出來,供醫生診斷。它測試迅速,不會損傷耳膜,沒有痛感,特別適合兒童使用。此外,還可以用噪聲測溫法來探測人體的病灶。
二、將一盞燈告上法庭
2004年,上海永達中寶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為防止偷車賊設置了一個太陽燈。從晚上7時一直亮到次日早上5時,燈光總是透過一戶居民的窗戶,直射到臥室內,影響主人正常休息。
家住張楊路的居民陸耀東先後與永達公司進行了3次交涉,永達公司雖答應將250瓦的燈泡更換成125瓦,但陸耀東仍沒有感到明顯變化。2004年9月1日,陸耀東得知《上海市城市環境(裝飾)照明規範》正式實施。這部以居民權益為先的《規範》首次為“光汙染”釋義,並明確對居住區周邊裝飾照明光源作出重點限製。於是他當天就將永達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對方拆下太陽燈,並作出公開道歉,另賠償1000元。法院當日受理了此案。後來陸耀東又把索賠金額改為象征性的1元錢。
2001年8月7日,美國一家研究機構公布了一個令世人為之嘩然的數據;夜晚的華燈造成的光汙染已使全世界1/5的人對銀河係視而不見。研究人員之一埃爾維奇說:“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們的燈光使夜空失色。”他認為,現在世界上約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汙染裏。在遠離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兩千多顆星星,而在大城市卻隻能看到幾十顆。在歐美和日本,光汙染的問題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美國還成立了國際黑暗夜空協會,專門與光汙染作鬥爭。
據德國一項社會調查,有2/3的人認為“人工白晝”危害健康,84%的人反映影響睡眠。刺眼的路燈和沿途燈光廣告及標誌,還使汽車司機感到開車緊張。此外,光汙染對城市氣候和環境、城市動植物生長都有一定的危害。
我國的一項研究結果也表明,光汙染對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傷害,引起視疲勞和視力下降。我國高中生近視率達60%以上的主要原因,並非用眼習慣所致,而是視覺環境受到汙染。
★綠色追問——光汙染
光汙染問題最早於20世紀30年代由國際天文界提出,他們認為光汙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發亮造成對天文觀測產生負麵影響。後來英美等國稱之為“幹擾光”,在日本則稱為“光害”。
目前,國內外對於光汙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現在一般認為,光汙染泛指影響自然環境,對人類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娛樂帶來不利影響,損害人們觀察物體的能力,引起人體不舒適感和損害人體健康的各種光。從波長10納米至1毫米的光輻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在不同的條件下都可能成為光汙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