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汙染是指食品被外界一些有毒有害物質汙染,造成食品安全性、營養性、感官性狀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或降低食品原有的營養價值和衛生質量,並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過程。食品汙染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
從毒奶粉事件說起
所謂“毒奶粉事件”是指製造商三鹿集團生產的一批嬰幼兒奶粉中,被發現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導致食用該奶粉的嬰兒患上腎結石的事件。其後,愈來愈多製造商的奶製品被揭發也含有三聚氰胺。
三鹿奶粉事件讓人們
關注食品安全根據我國官方公布的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谘詢且已康複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製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都檢出三聚氰胺。該事件亦重創中國大陸製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
2008年9月8日,甘肅岷縣14名嬰兒同時患有腎結石病症,引起外界關注。至9月11日甘肅全省共發現59例腎結石患兒,部分患兒已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同時已死亡1人,這些嬰兒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價位的奶粉。而且人們發現2個月來,全國多省已相繼有類似事件發生。衛生部高度懷疑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汙染,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質檢測值,人如果長期攝入會導致人體泌尿係統膀胱、腎產生結石,並可誘發膀胱癌。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全國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進行檢查,結果顯示,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除了河北三鹿外,還包括:廣東雅士利、內蒙古伊利、蒙牛集團、青島聖元、上海熊貓、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業英雄牌、寶雞惠民、多加多乳業、湖南南山等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2008年9月19日,伊利、蒙牛及光明三品牌液態奶被中國質檢總局公布含有三聚氰胺,抽檢蒙牛121批次產品中,有11批次被檢出三聚氰胺,檢出值在每公斤0.8-7毫克;伊利81批次產品中,有7批次檢出三聚氰胺,檢出值在每公斤0.7-8.4毫克;光明93批次產品中,6批次檢出三聚氰胺,檢出值在每公斤0.6-8.6毫克。
此外,在新加坡與香港均發現中國生產的伊利雪糕和大白兔奶糖含有三聚氰胺;台灣則是在大陸進口的奶精中發現三聚氰胺,此事導致台灣使用大陸奶精的產品包括即溶咖啡、麥片等大規模下架。這是全球第一回發現大陸植物性蛋白類產品摻有三聚氰胺的案例;香港也疑似在雀巢公司的煉乳中發現三聚氰胺的蹤跡。
事件爆發後,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全麵或部分禁止中國大陸奶製品及相關產品(糖果、咖啡和巧克力等)的銷售或進口。歐盟也宣布,已全麵禁止含牛奶成分的中國製嬰兒產品進口。
事件進一步升級後,中國奶製品行業在網絡抽樣分析中,民眾的信心指數已降至最低點。不少大陸民眾人心惶惶,許多人不敢吃大陸品牌奶製品,外國奶粉銷量開始上升。
2008年9月2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和第63屆聯大一般性辯論前在午宴上說:“毒奶粉事件給消費者特別是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危害,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作為中國政府負責人,我感到十分痛心。”他承諾將從根本上改善中國奶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狀況。
毒奶粉事件暴露了食品安全問題,也喚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和食品汙染與健康問題的關心。民以食為天,在所有環境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中,數食品汙染的危害最大、最直接。
食品汙染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食品汙染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隨著食品生產的工業化和新技術、新原料、新產品的采用,造成食品汙染的因素日趨複雜化,高速發展的工農業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也波及食物並引發一係列的嚴重的食品汙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