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汙染問題很嚴重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食品汙染問題日益尖銳、突出。除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外,近幾年來,國際上相繼發生了一係列震驚世界的食品汙染事件,如歐洲的二英汙染畜禽飼料事件、比利時可口可樂汙染事件、法國的李斯特菌汙染熟肉罐頭事件和日本的生拌色拉蔬菜的O157:H7大腸杆菌汙染事件等,形成一次次的食品衛生問題的衝擊波,使食品的安全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食品汙染事件的頻繁發生,引起了有關國際組織和機構以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控製食品汙染,確保食品的安全,例如歐盟於2001年1月份發布了“食品安全白皮書”,計劃在近年內組建歐洲食品安全權威機構,並建立快速警報係統,使歐盟委員會對可能發生的食品衛生問題采取適當的反應。美國於1998年成立了總統食品安全委員會,法國也成立了食品安全局,加強了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這一切都說明防止食品汙染、保證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已成為各國的一項重要國策。
二、食品汙染產生的途徑
1.環境汙染引起食品生產過程汙染
環境汙染,包括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和土壤汙染,可以從食品種植、養殖的生產源頭上影響食品。我國環境汙染相當嚴重,據中國環境質量公報,我國七大水係、湖泊、水庫、部分地區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在汙染水體中生長的水生生物,包括水藻、魚蝦、貝、蟹等被汙染後,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的聚集、濃縮,最後到達食物鏈的頂端--人體,從而引起人類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禍害子孫後代。例如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先天性水俁病是世界上第一例因環境汙染而誘發的先天畸形病。20世紀8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甲肝流行事件,就是因啟東地區帶甲肝病毒的糞便汙染了水域,造成毛蚶汙染而引起的。
工業廢水對農作物的汙染更為直接,影響也大。據統計,我國工業廢水有80%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工業廢水中的有毒重金屬汙染物,無機、有機有毒化合物,還有許多水體被農藥汙染,被洗滌劑等生活汙水汙染。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城鎮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已發展到相當大的數量,但畜禽排放的大量糞尿與養殖場的大量廢水,大多未經妥善處理即直接排放。這些糞便中常常含有大量細菌、殘存的驅蟲藥、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激素等對人體和水體環境有害的物質。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等)畜禽養殖業的汙染負荷量已經超過工業汙水、生活汙水和汙染負荷總和,這對周圍的環境及一些水體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汙染。如果用這些汙水來灌溉農田,就會汙染土壤,造成許多有毒物質進入農作物(糧食、蔬菜、水果等)體內,長期積累下來後再被人體攝入。如果用被汙染的農作物喂養牧畜、家禽等,也同樣會造成有毒物質在這些動物體內積存,然後再通過食物鏈而轉入人體,危害健康。
2.家禽、家畜喂養過程中的人為汙染
我國有些養殖戶為了節省成本,把變了質的、已結成餅、發出一股黴味的米皮糠作飼料喂豬,怕豬吃了出問題,就在飼料中多加點土黴素(或其他抗生素)和自製的添加劑。他們還用“腸粉”和“血粉”來代替魚粉作為蛋白飼料。在這些個體養殖戶看來,飼養家禽、家畜,無須講究,飼料配方、藥品使用、衛生防疫、屠殺規程等都可自作主張,隨意性很大。據說,為了家禽、家畜長得快、出肉率高,飼養場養豬、養家禽,幾乎沒有不使用添加劑、抗生素和激素的。這些抗生素一部分被殘留在動物體內,造成食物的抗生素汙染。當人吃入這種動物的肉、奶、蛋時,也間接地吃入了這些抗生素。長此以往的後果是在人體內產生抗藥性,破壞人體內正常的微生態平衡,造成“腸道菌群失調症”;有時可能造成嚴重的抗生素過敏反應。
農戶、養魚戶為了使家禽、農畜及魚類快長肉、多長肉而使用各種激素,例如為了豬、牛、羊快速生長,在飼料中添加生長激素;為了奶牛多產奶,采用人工受孕、給奶牛喂雌激素和孕激素等;為了不讓魚產卵影響長肉,就給魚或鱔魚喂避孕藥,等等。這些激素會嚴重地危害人類健康,會使兒童早熟。據報道,北京某醫院婦科接診了一位“患者”,她是一養魚專業戶的女兒,8歲,可女性性特征已顯露,並已出現初潮。其母對女兒的異常現象十分著急,醫生的診斷結果是性早熟。其緣由是該養魚專業戶怕魚產卵影響長肉,就給魚喂避孕丸,而其女又特別愛吃魚,結果因為父母為了多賺錢導致了下一代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