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4日,廣州市場發現總量達10噸的懷疑含有甲醛的有毒蜜棗,部分已流入小型零售商鋪。
2001年8月22日,江蘇省江陰市發現一種掛麵中含有甲醛。
2001年6月14日,湖南長沙市抽檢約800件冰凍墨魚仔,其中甲醛濃度最高的每公斤含量為30毫克。
2001年6月2日,浙江金華市發現一批粉絲含有化工原料甲醛,並查獲大批的毒粉絲。
2001年5月12日,武漢市發現糧食製品加工經營者普遍在米粉中添加甲醛增白,同時發現一些不法分子還在海鮮、竹筍等食品中大量使用甲醛。
甲醛是對人體非常有毒的化學物質,人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後會導致肺水腫、肝腎充血及血管周圍水腫;進入人體的甲醛使蛋白質變性,擾亂人體細胞的代謝,可使人致癌;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還會損傷人的肝腎功能,可能導致腎衰竭,一次食入10至20毫升會致死;食入含有甲醛的食品會直接產生中毒反應,輕者頭暈、咳嗽、嘔吐、上腹疼痛,重者會出現昏迷、休克。
五、假冒偽劣產品導致大規模的中毒事件
1998年江西贛州發生的食用工業豬油中毒事件及山西朔州發生的毒酒事件,均有數百名群眾中毒,震驚全國。
1998年春節前,山西文水縣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兌散裝白酒,批發給外地個體戶。從1月26日開始,短短幾天時間,山西朔州、大同等地先後發現數百名群眾飲假酒中毒住院,其中近30人死亡。這就是震驚全國的山西朔州毒酒事件。
2003年3月19日,遼寧海城發生豆奶中毒事件,涉及2556名學生。中毒的原因是加工時間不夠,使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製素等抗營養因子未徹底滅活。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惡心、頭暈等。
控製食品汙染的措施
由食品汙染導致的各種疾病發生率出現上升趨勢,甚至出現了一些罕見的和奇特的疾病,殘酷的事實已到了令人焦慮的程度。為了控製食品汙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源頭上控製食品汙染
食品汙染產生的一個原因就是環境汙染,空氣質量下降,水汙染,土壤汙染,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越來越多,這直接導致了合乎標準的安全食品變得越來越少。另外,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各種人為的因素是食品發生汙染的另一個原因。因此,要控製食品汙染,就要從源頭上進行控製。
要控製食品汙染,必須要控製環境汙染,這在前麵的環境汙染控製部分進行了介紹。至於食品生產過程中的人為汙染因素,則要通過法律和相關行業標準的建立,來對食品安全提出可測量的目標,進而控製住食品汙染的問題。
二、程序上控製食品汙染
要在程序上控製食品汙染,就要從原材料的選擇、食品的保存、細菌的殺滅三個方麵入手。
1.原材料的選擇
食品的原材料大多帶有一定的細菌,不同生產狀況下細菌的種類和數量均不盡相同,很多情況下,原材料在采購後可能會存放一段時間,細菌可能會增長繁殖,經過一定的存放時間、存放溫度,其最終細菌的數量往往決定於食品的初始菌數,因此在購買原材料時,就應該控製食品的細菌汙染。
在無法判斷哪些食品清潔狀況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新鮮的原材料,因為新鮮食品存放時間短,細菌繁殖的代數少,無論如何其細菌數量也比不新鮮食物少。
2.食品的保存
微生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當條件不利時,微生物可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因此通過控製食品的儲藏條件可達到延緩細菌增殖的目的。
控製食品的含水量: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可使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製,該法適宜於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如糧食、餅幹等,如糧食中的水分含量在13%以下時,可阻止微生物的生長。為控製含水量,購買這類食品後應儲存於通風幹燥處,塑膜包裝食品在開袋後不可存放過久,同時避免一次購買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