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環境激素汙染與人類健康(1)(1 / 3)

科學家們發現,生活在汙水中的雄性魚不少變成了雌性魚或兩性魚;鳥吃了含有殺蟲劑的食物產卵會減少,蛋殼變薄,很難孵出小鳥,一些鳥類甚至瀕臨滅絕。專家們指出,罪魁禍首就是環境激素。

雄性魚變性

2006年9月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聯邦政府雇傭的科學家2003年在調查波托馬克河時,首次發現“雙性魚”。科學家當時發現,約42%的雄性鱸魚性器官中有卵子,而河水汙染很可能是“罪魁禍首”。2006年8月,科學家對波托馬克河三條支流的調查結果則更令人驚訝。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魚類病理學家布萊澤說,調查發現,超過80%的雄性小口黑鱸體內有卵子。在華盛頓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13尾取自河中的雄性黑鱸中,有7尾呈現雌性特征;6尾體內含有用於生產卵子的蛋白質,其中3尾已經產生了卵子。

長約459千米的波托馬克河位於美國東部,流經華盛頓,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和華盛頓眾多紀念性建築都建在波托馬克河畔。

盡管科學家還沒找到哪種化學物質導致黑鱸畸形變異,但他們已有一份長長的“嫌疑名單”,其中包括生活垃圾中的人類雌性激素,隨農用肥料流入河水的動物雌性激素,還有殺蟲劑與肥皂添加劑。

波托馬克河中的“雙性”鱸魚並不是水汙染導致的第一例動物變異。過去10年,水中的激素已在不同國家導致鱷魚、青蛙、北極熊和其他動物發生畸形變異。

1995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就出現過畸形青蛙:有的缺腿,有的多腿,有的腿長得位置不對,有的隻長了一隻眼睛,甚至有的雄性青蛙體內長出卵巢。科學家們當時就警告說,青蛙和人一樣屬於脊椎動物,如果科學研究最後證明,造成大量青蛙畸形的罪魁禍首是汙染,那麼人類也將麵臨同樣威脅。

這也是當前人們關注的焦點:出現變異鱸魚的河流為華盛頓等地提供飲用水,會不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威脅?對此,華盛頓供水站負責人雅各布斯說:“我不了解,而且我認為沒人了解。”

環境激素對健康的傷害

激素,又稱荷爾蒙,是由內分泌細胞合成並直接分泌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它對肌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人們對“激素”這個名詞並不陌生,然而對“環境激素”可能還不太了解。

一、環境激素的概念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其他脊椎動物能根據自身各個生長階段的需要合成各種代謝調節物質,即內分泌激素,如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卵巢、睾丸等所分泌的。雖然體內激素的含量極少,但正是因為有了它,自然界中的生物才得以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

然而近些年來,人類不斷發現一些存在於生物機體之外的、具有與生物內分泌激素作用類似的、能擾亂生物正常內分泌的化學物質。當這些化學物質進入生物體後,會很容易與它們的“受體”相結合,誘使機體漸漸改變某些生物化學反應,這類物質就稱之為環境激素,又稱環境荷爾蒙。

在日本,“環境激素”被定義為“導致內分泌障礙的化學物質”,它是影響和擾亂生物體內分泌係統的化學物質的總稱。這些物質散布在人類的生活環境之中,被人或動物攝入體內後,不斷積累,逐步造成危害。

二、環境激素的種類

環境激素類物質種類繁多,目前已掌握的有可能擾亂生物內分泌的化學物質有70餘種,其中有7種最危險的多用來製造人們日常用的塗料、洗滌劑、樹脂、可塑劑等。主要包括:

除草劑:2,4,5-三氯聯苯氧基乙酸、2,4-二氯聯苯氧基乙酸、殺草強、莠去津、甲草胺(草不綠)、除草醚、草克淨。

殺菌劑:六氯苯、代森錳鋅、代森錳、代森聯、代森鋅、乙烯菌核利、福美鋅、苯菌靈。

殺蟲劑:六六六、對硫磷、甲萘威(西維因)、氯丹、羥基氯丹、超九氯、滴滴滴(DDD)、滴滴涕(DDT)、滴滴伊(DDE)、三氯殺蟎劑、狄氏劑、硫丹、七氯、環氧七氯、馬拉硫磷、甲氧滴涕、毒殺芬、滅多威(萬靈)。

防腐劑:五氯酚、三丁基錫、三苯基錫。

塑料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苄酯(BBP)、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鄰苯二甲酸雙環己酯(DCHP)、鄰苯二甲酸雙二乙酯(DEP)、己二酸雙-2-乙基己酯、鄰苯二甲酸己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