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環境激素汙染與人類健康(1)(3 / 3)

另外,專家在日本沿海北起北海道、南到鹿兒島的22個縣的93個點對荔枝螺進行了調查,發現87個點的荔枝螺的生殖係統出現異常,研究人員在它們體內發現了有機錫。

在日本、英國的河流中均發現有雌雄同體化的鯉魚,日本從東京附近多摩川捕捉到的13條鯉魚中,發現有12條生殖器官畸形。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佛羅裏達州的鱷魚雄性生殖器發生異常,陰莖變小,生殖能力低下,孵化率從90%減少到18%;20世紀70年代,美國五大湖周圍地區發現雌性水鳥相互性交的奇怪現象。在雌性水鳥共同修築的巢裏,發現了比正常情況(雌雄同居的巢)多出一倍的鳥蛋。研究人員在這些鳥的體內發現DDT的濃度明顯增高,而DDT是一種雌性環境激素。

可見,已經出現了全球範圍的“陰盛陽衰”。

雄性何以會退化?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雄性個體發育畸形是因為其體內正常的激素水平受到幹擾。近幾十年來,世界上成千上萬家企業在生產激素製劑,並在人類活動中大量使用合成激素和殺蟲劑,通過食物鏈傳遞到生物體內,這類激素便幹擾了生物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環境激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環境激素對人體的危害類似於對其他生物體的危害,無論是對男人還是女人,都有發現性機能和性器官病變的例子。環境激素已經名副其實地成了人們身邊的隱形殺手。具體地,環境激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麵:

1.出現特高、特小人群

由於環境激素可能存在幹擾各種激素的分泌,包括生長激素等。現在在我們周圍常常可以看到特高的人,兩米以上的“巨人症”並不少見。而另一方麵,四川、遼寧等地都先後出現了“袖珍女孩”。

肥胖兒童增多與環境激素汙染有關2.肥胖病人增加

現在肥胖越來越成了健康的一大問題,到處可見特胖的孩子和成人。一個吉林的5歲女孩體重達90.5千克。肥胖者一個共同特征是特別能吃,喜嗜大魚大肉是他們的共同愛好。大家知道,現在的飼料豬、飼料牛幾個月就出欄,這些飼料中常常添加有催肥激素,當人們吃了這些含有激素的肉時,人也自然變得肥胖起來了。

3.孩子性早熟

現在孩子性早熟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女童月經初潮、胸部發育異常的病例逐年增加,八九歲、十歲初潮的女孩越來越多。出現這種內分泌失調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與女性在懷孕過程中和兒童成長過程中吃的食物有關。現在豬肉、牛肉、雞肉、魚肉,以及蔬菜水果、保健食品中,包括塑料瓶裝的礦泉水中,常常含有環境激素。由於許多環境激素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從而導致人類生殖機能發生異常,並日趨雌性化,同時它也促使女性幼童性早熟。

4.易性症與同性戀增加

有關易性症與同性戀的原因比較複雜,既有生物因素,也有心理、社會文化因素。雖然目前有關易性症與同性戀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與環境激素的關係也不是沒有可能。個體的性分化的關鍵時期是在胚胎的4-12周,這種性的分化,既包括外生殖器,也包括大腦。外生殖器的性分化表現為含有XX染色體的胎兒出現正常女性外生殖器的特征,含有XY染色體的胎兒出現正常男性外生殖器的特征。大腦的性分化表現為含有XX染色體的胎兒出現正常女性的腦部變化,包括成年後出現對男性的傾慕與性喚起等;含有XY染色體的胎兒出現正常男性的腦部變化,包括成年後出現對女性的傾慕與性喚起等。如果在性分化的關鍵時期,母親遭遇外源性性激素的影響,這裏自然也包括具有性激素作用的環境激素的影響,就可能出現兩性畸形,或者出現性別認同的障礙而出現易性症或同性戀。

如前麵提到的美國五大湖周圍地區發現雌性水鳥相互性交的奇怪現象,研究人員在這些鳥的體內發現了雌性環境激素DDT的濃度明顯增高。那麼人類如今易性症與同性戀的增加是否與環境激素也有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