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性與生殖功能異常
環境激素可能幹擾性激素的分泌,或具有性激素樣作用而影響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如類似於雌激素的外源化學物質(壬基酚、雙酚A、己烯雌酚、17α-乙炔基雌二醇等)和環境中的內源性雌激素(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雌酮)等。現在多胎現象和不育不孕的現象越來越普遍。1992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丹麥人的精子近50年減少了50%。法國、比利時、印度、日本等國的科學家也有類似研究。我國研究人員發現,1984-1996年,男子每次射精的精子總數降低近1/3,精子密度下降近27%。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美國5個城市387名孕婦的父母和準爸爸的母親。在他們的母親記得曾吃了最多牛肉的男性當中,18%的精子數量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中屬於生育能力較低。研究發現,男性的平均精子濃度隨著他們母親的牛肉攝取量上升而降低。每星期吃牛肉超過7餐的孕婦,其兒子們體內的精子濃度會降低24.3%。
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放在找出環境激素是否是造成精子數量減少的元凶。在美國,激素被普遍用來刺激動物生長(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也同樣如此)。為了加速牛隻快速長大,牛飼料裏添加了激素。牛吃進了這些汙染的食物或草料後,在體內產生了化學物質。當食用了這些牛肉的孕婦其胎兒在子宮內時,即使是微小數量的雌性激素也可以影響精子的數量。因此,牛飼料裏的殺蟲劑、激素或汙染物可能是罪魁禍首。
6.乳腺癌與生殖腫瘤增加
據美國環境保護組織報告,20世紀60年代,婦女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比例為1/60,而至20世紀末則上升為1/8。近年來,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在一些大城市已上升為女性腫瘤的第一位。誘發乳腺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促進乳腺癌細胞異常繁殖的雌激素。環境雌激素的增加不僅導致乳腺癌發病率增加,也是導致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發病的原因之一。
環境激素造成的危害案例
一、加勒比兩島男性遇“癌災”
2007年9月19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一份9月19日提交法國議會的報告顯示,法屬加勒比海島瓜德羅普島和馬提尼克島正麵臨嚴重的健康災難,1/2的男性都有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而這一切可能都是島上長時間使用一種汙染性極強的化學殺蟲劑造成的。
殺蟲劑究竟對人體健康有多大的危害?關於這個問題醫學界始終未有定論,所有的答案都與“可能”聯係在一起。但即便是“可能”,有些結論也令人觸目驚心。
報告中提到是一種合成氯化有機化合物--十氯酮,它曾被廣泛用於香蕉種植業,用來殺滅香蕉球莖象鼻蟲的幼蠅。不過由於十氯酮在水生環境和土壤中都不易水解或生物降解,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對環境有嚴重汙染的物質。1993年,盛產香蕉的馬提尼克和瓜德羅普島開始禁用十氯酮,但實際上普遍違禁使用的情況持續到了2002年。
撰寫報告的巴黎癌症專家貝爾波姆教授在接受《巴黎人報》采訪時表示:“我們開展的測試表明,法屬加勒比海島正處於一場健康災難中,這並非危言聳聽。馬提尼克和瓜德羅普島實際上已經中毒了十氯酮能在土壤中保留100年,其結果是導致食物鏈、特別是水源遭到汙染。”
在長期與這樣的水土接觸後,十氯酮很容易被吸入體內,並在體內蓄積。目前兩個小島在前列腺癌方麵的發病率在世界位居第二,相當於每兩個男人中就有一個可能患病。貝爾波姆教授說:“這是與大規模使用殺蟲劑有關的極其嚴重的危機,並且其影響將持續幾十年,後果比20世紀80年代4000名法國人因血液汙染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件還要嚴重。”
貝爾波姆教授認為,除了可能導致癌症,十氯酮和其他殺蟲劑的大規模使用也是島上居民基因變異率高、生育率低的潛在原因。
二、鳥蛋蛋殼變薄引出孵化危機
2007年8月17日,龍虎網報道了一則鳥蛋在10年內發生蛋殼變薄的新聞。報道指出,10年以來,鳥蛋由落地不碎變為特別易碎,這是因為鳥蛋的蛋殼變薄的緣故。引起鳥蛋蛋殼變薄的主要原因就是農藥的過分使用,報道還指出酸雨也可能是造成鳥蛋蛋殼變薄的原因。報道原文如下:“現在鳥類孵卵難度越來越大,而蛋殼逐漸變薄是其重要原因,隻要是落地的鳥蛋會全部破碎。”昨天,有觀鳥愛好者告訴記者,他們發現目前野外的鳥類產出的鳥蛋,其外殼正發生細微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