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南京環保人士吳琦也在關注這一現象。
變化:10年前鳥蛋落地不碎
江北老山地區鳥類品種繁多,一直是觀鳥和研究鳥類專家的“根據地”之一。但是,有觀鳥愛好者發現,無論是林鳥還是水鳥,它們產出的蛋,外殼正變得越來越薄。
“舉個例子,很多林鳥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10年前,我們在林子裏觀察白鷺等鳥類的生活習性時,一些鳥產出的蛋即使是從鳥窩裏掉出來,落在林子裏的土壤上也不會輕易破碎。”他說,“可是現在去考察時,隻要是落地的鳥蛋就會全部破碎,常常都能看到蛋黃散了一地,或者成為別的動物的‘盤中餐’。”這位觀鳥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的鳥蛋毫無堅硬度可言,不知道是什麼環境因素導致了蛋殼變得越來越薄。
環保人士吳琦也留意到了這一問題。“去年,我自己家院子裏有一窩白頭鵯孵窩,因為當時受到人為幹擾,成鳥放棄了一窩重新孵了一窩,為了便於研究,孵化後的蛋殼我一直保留著,的確現在鳥蛋變得很薄。”吳老說,雖然具體數字需要研究才能“發言”,但肉眼的觀察也顯而易見。
研究:農藥是蛋變薄的禍首?
由於我國對鳥類的研究起步時間很晚,因此目前主要是停留在識別鳥類的基礎上,而國外的專家已經開始“專攻”鳥類的生態學研究。
據介紹,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就對畫眉、歌鶇、槲鶇和環頸鶇四種鳴禽進行過研究。他們發現英國部分鳥類所產蛋的蛋殼近150年來逐漸變薄。經過分析後認為,酸雨可能是導致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據悉,這種研究需要將目前的蛋殼同博物館中保存的同類標本進行對照,而蛋殼出現了持續變薄的勢頭也有具體數字,變薄幅度最小為2%,最大達到11%。
另外,吳老也告訴記者,他留意過一份科研報告,就是美國科學家也對本國的國鳥白頭海雕做過蛋殼方麵的調查,科學家發現有毒農藥(DDT殺蟲劑)的使用,不僅導致其數量下降,並且讓鳥蛋發生變異,其中蛋殼的變薄就是現象之一。“後來,美國就采取了生態措施進行農藥的控製,隨著生態改善,白頭海雕的數量也在隨之上升。”他說。
危機:蛋殼變薄鳥蛋易破裂
“蛋殼危機”會對鳥蛋的孵化帶來哪些影響呢?吳琦告訴記者,如果蛋殼持續變薄,那麼在孵化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破裂,導致幼鳥的出生率降低。
他向記者介紹,一般在孵化幼鳥的時候,成鳥不是僅僅對鳥蛋動也不動地照顧就行的,它們必須在孵化過程中時不時將其翻弄,調整方向和對應麵,而成鳥嘴很鋒利,如果蛋殼很薄,那麼翻弄過程中就會導致其破裂;另外一方麵,鳥巢不是很舒坦的“柔軟床”,它是由很多樹枝構造而成,其中也有不少堅硬的樹枝,當這些樹枝比蛋殼還堅硬時,那麼危險就會隨時存在。
疑問:酸雨影響鳥類食物鏈?
除農藥外,有專家根據最新的調查分析認為,目前酸雨也是造成鳥蛋殼變薄的原因之一。據悉,酸雨會使植物所必需的鈣、鎂等體內成分都被酸水從葉子中和莖中奪取,同時也影響土壤營養。
而記者了解到,專家於2005年9月─2006年8月在南京市江北地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園內采集降水樣品共59個,測定酸堿濃度。結果表明,當地降雨的pH值為4.17-8.34,頻率達到了49.2%。
吳老告訴記者,很多鳥類都是雜食性的,它們不僅食蟲,而且還吃草籽和樹枝,比如南京常見的烏鶇等鳥類。而酸雨會使植物落葉中的鈣含量減少,而植物落葉會被一些蟲類食用,這些蟲子最後又成為鳥類的食物。經過這一食物鏈之後,鳥類體內的鈣含量不斷下降,從而導致了蛋殼的變薄。他同時認為,這個鳥類新的生態研究課題,必須得到重視。
遠離環境激素汙染
環境激素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從滴滴涕(DDT)到用於製造塑料容器的化工原料、含苯乙烯的聚苯乙烯快餐盒、金屬罐頭內的金屬防腐膜、合成洗滌劑、化妝品、農藥及其降解產物、垃圾焚燒產生的汙染物等,幾乎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