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對環境激素危害的認識,很多國家重新審定和製訂了更為嚴格的環境標準和衛生標準。垃圾焚燒最多的日本,1997年頒發了控製二英的新指南,對二英排放超標的垃圾焚燒廠進行了強製改造。因為在目前已經認識的環境激素中,毒性最大的便是二英。
環境激素是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產生的,防治環境激素汙染的根本對策是不向環境中釋放化學物質,杜絕環境激素產生的源頭。不焚燒垃圾;嚴格控製農藥的使用;同時應盡快立法,嚴厲打擊種養殖業與飼料工業中濫用激素、抗生素等生產單位和個人,以保證人類的食物安全。
一、要有防範環境激素的意識
環境激素的威脅是人類為追求生活上的方便快速,濫用化學物質所造成的後果。解鈴還須係鈴人。隻有從根本的個人消費習慣改變做起,才能夠減少其危害,而“簡樸生活”就是唯一解答。
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大量使用塑膠袋。購物應該自備可重複使用的袋子;經常外食者最好自備環保杯、不鏽鋼餐具或可耐熱的保鮮盒;至少也要準備一雙環保筷以減少免洗筷的使用。盡量少用殺蟲劑、強力去汙清潔劑和化學用品,可以選用由天然物質製造的清潔用品。不要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以及過度包裝的商品;減少浪費就是減少垃圾汙染。消費者有權利要求廠商誠實標示產品內容物,並抵製在製造過程中產生大量汙染的商品。
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食品;不用聚氯乙烯包裝材料在微波爐中加熱食品;不要購買塑料嬰幼兒用品;慎用含有激素的藥物;要少食用近海魚,因為小魚和微生物攝取了海中的化學物質,然後又被大魚吃掉,這種食物鏈的作用,在金槍魚和青花魚等大型魚類體內濃縮的化學物質非常多,日本人通過食物攝取的這類化學物質總量中約60%來自魚類;要多食用穀物和黃綠葉蔬菜,日本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容易使環境激素從體內排出的食物有糙米、蕎麥、菠菜、蘿卜、小米、黃米和圓白菜等。
日本開展了一些消除環境激素影響方麵的研究,通過實驗發現,有些水生植物能吸收被稱為“環境激素”的有害化學物質和淨化水質。我國目前對環境汙染和有毒化學品的危害還缺乏全麵的調查和評價,也沒有對環境激素形成有組織的係統研究,在如何采取措施有效控製其危害上,更是有待加強。
二、盡量避免吃進環境激素
消費習慣對環境激素的攝入量影響頗大。舉個例子:台灣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懷孕婦女尿液中的環境激素--鄰苯二甲酸酯,是美國孕婦的近20倍;而孕婦體內的環境激素幹擾,可能導致早產及產下過動症、自閉症的兒童。因此,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十分重要。
飲食上要注意均衡飲食,不偏愛或排斥吃特定食物,不吃過飽;減少吃含有防腐劑、甘味劑、增色劑的食品;購買符合時令的、能去皮的、農藥殘留量較少的蔬果或確定品質的有機蔬果;減少食用動物油脂(如肉類、海鮮)的頻率,特別是動物內髒、魚肚魚腸等;選購包裝上標示清楚的食品;盡量少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以及微波加熱。
碗盤的清洗也很重要。洗潔精經常含有環境激素壬基酚,為避免將殘留在碗盤上的清潔劑吃下肚,最好把油膩及非油膩(如喝水、茶、果汁的杯子)的杯盤碗碟分開,分別用溫水加少量清潔劑浸泡20分鍾後再清洗,可節省清潔劑用量。不鏽鋼、玻璃材質的餐具表麵孔隙較小,清潔劑不易殘留,最容易被洗幹淨;至於陶瓷、塑膠、樹脂等,因表麵孔隙大,最好多衝幾次;如砂鍋、大湯碗等,洗過後最好泡一下溫水。當然,最安全的辦法還是使用傳統肥皂或提煉自天然油脂的清潔劑。
三、把激素從身體中排出去
除了要注意遠離或不使用“環境激素”較高的食品,如含生長激素的禽蛋類,含孕激素的乳製品等,人們還可以通過多參加體育鍛煉,來有效調節人體內的激素水平。實驗證明,參加有氧健身運動中的人,體內的生化反應機製可使部分激素在肌肉運動中分解或隨汗排出體外。可見,注意加強鍛煉也是降低環境激素汙染對人類健康危害的一條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