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根據無數次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狀態的分析,證明地球內部有圈層狀的特點。由外向內分三層,地殼、地幔、地核。它們之間就像雞蛋分為蛋殼、蛋白和蛋清一樣。
地殼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外的圈層,是由岩石組成的地殼固體外殼。地殼總厚度在5至70公裏之間,大陸地區殼厚,如青藏高原地區厚度達70公裏,大洋地區地殼薄,如大西洋地殼有的地方僅厚5公裏。海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公裏,僅占地球半徑的二百分之一。地殼的上部主要由密度小、比重較輕的花崗岩組成,主要成分是矽、鉛元素,稱為“矽鉛層”。地殼的下部是由密度較大、比重較重的玄武岩組成,主要成分是鎂、鐵、矽元素,稱為“矽鎂層”。在地殼的最上層,是一些厚度不大的沉積岩、沉積變質岩和風化土,它們是地殼的表皮。在地殼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的礦物已有二千多種,其中尤以金、銀、銅、鐵、錫、鎢、錳、鉛、鋅、汞、煤、石油、天然氣等為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
地幔位於地殼以下,地核以上,亦稱為“中間層”。其下界深2900公裏。地幔約占地球總體積的83.3%。地幔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地幔約到1000公裏深處,一般認為,這裏的物質處於局部的熔融狀態,是岩漿的發源地,地球上分布廣泛的玄武岩就是這一層噴發出來的。下地幔在1000公裏以下到2900公裏,主要是由金屬硫化物和氧化物組成。地幔的質量為4.05×1021噸,占地球總質量的67.77%,溫度較高,上地幔約為1200℃~1500℃,下地幔為1500℃~2000℃。
地核地球內部結構的中心圈層。可分為外核和內核兩部分。外核自地下2900公裏到5100公裏,占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占整個地球的16.2%。由於地核在地球的最深處,受到的壓力很大,外核的壓力已達到136萬個大氣壓,核心部分高達360萬個大氣壓。地核內部的溫度高達2000℃~5000℃,物質密度平均為10~16克/厘米3之間。地核主要由鐵、鎳組成並含少量其他元素,可能是矽、鉀、硫、氧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