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地球上的斷裂構造(1 / 1)

如果說岩層的彎曲稱為褶皺,那麼岩層被錯斷,使岩層連接性被破壞發生位移或裂開時我們稱為斷裂。根據斷裂程度和規模,把那些位移顯著、規模較大的斷裂稱斷層,規模小、位移又不顯著的稱為節理。一種是受引力產生的、張開裂口的張節理;另一種是由於受扭動產生的剪切應力發生襲麵閉合的剪切理。

斷層,是地殼表麵規模較大的斷裂,它可以切穿地殼,進入上地幔,地麵延伸數百公裏。如我國郯廬大斷裂,從東北南部延至長江,乃至貴州,長達千餘公裏,但有時也有一塊平標本上見到僅數厘米的,隻要岩層有明顯錯位的,便可稱為斷層。

斷層由下列幾項要素組成:

斷層麵和破碎帶:岩層發生位移時,被錯斷兩盤沿著移動的麵稱為斷層麵,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往往不是單一的麵,而是一係列密集的破裂麵或錯動破碎帶,稱為斷層破碎帶或斷層帶。

斷層線:斷層麵、破碎帶與地麵或平麵的交線稱之為斷層線,它表示斷層延伸的方向。

上盤和下盤:斷層麵兩邊的岩層稱為斷層的兩盤。斷層以上的稱上盤,以下的稱下盤。

斷距(位移):斷距是岩層被斷開的距離,也是兩盤相對的位移量。因此斷距也是衡量斷層規模大小的指標之一。

根據斷層的性質,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正斷層: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的斷層,它是由於引張力作用,使上盤“掉下來”。

逆斷層: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的斷層,它是由於擠壓力作用形成的。

平移斷層:兩盤平錯,是由於扭力作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