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型的太空城

這樣的太空城就像一個大輪胎,輪胎的直徑為1800米,僅大圓環的直徑就有130米,裏邊可供1萬人長久居住。圓環以每分鍾1轉的速度自轉,產生重力環境。

為了使圓環裏能享受到充足的陽光,在圓環的上方安裝了一麵巨大的鏡子,將太陽光折射到圓環中央的鏡子上,然後由它折射到圓環的百葉窗上,百葉張開,陽光進入,裏麵為白天;百葉閉合,裏麵為黑夜。在圓環的中軸上,靠近圓環的一端是太空港,設計了許多對接裝置,接送來往人員,向太空城裏運輸貨物和向地球運輸太空垃圾和產品的宇宙飛船在這裏停靠。同時可以接待好多艘飛船來訪。另一端就是太空工廠和太陽能發電站了。中軸有6根輻射管通道與居民區相連,人們可乘100多米的電梯,通過輻射管道進入中軸,再沿著中軸去工廠上班。

科學家由“向日葵”得出了建造“向日葵”城的靈感在這個大圓環裏麵,按不同用途分成若幹個艙段,每個艙段即是一個區域。有居民區、學校、醫院、飯店、旅店、農場、肉類加工廠、太空工廠等等。盡管在太空城裏生活的人們都很文明,但是,必要的管理工作還是需要的。因此,還是要設立如居委會、警察局類似的機構。

走進工廠,你會看到偌大的工廠裏幾乎看不見工人,全部是計算機控製,也沒有噪聲和汙染。走進農場你會看到一台台不冒黑煙的現代化機械在不停地工作,身穿白大褂的農場工人坐在電腦前,用電腦控製著這些機械工作。在明媚的春光下,青椒、茄子、豆角、西紅柿張著笑臉,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在春風下搖曳。這些無憂無慮的小生命們,已經忘記了地球。

“向日葵”城

1975年,美國有一位科學家曾經提出了一個叫“向日葵”城的太空城方案,顧名思義,這座太空城的樣式有點像向日葵,主體是一個直徑達450米的圓筒,以2轉/分鍾的速度自轉,這樣可以產生像地麵一樣的重力,人在上麵生活、工作像在地麵上一樣。周圍配備圓錐形反射鏡反射陽光,最外邊是農業區,最上麵是聚光鏡,靠這麵鏡子聚集的陽光發電為城內提供電能。“向日葵”城可居住1萬人。

太空花園

美國太空總署為配合星際探險計劃的開展,與波音公司合作研製了一種名為“愉快花園”的適應性太空艙。這個太空艙實際上是一個保持受控狀態的生命維持係統。在這個係統中,將種植各種花卉、果樹和糧食作物,既為太空人提供良好的環境,又為他們提供食品和水果。整個花園裏產生的二氧化碳將由小球藻係統來排除和製造氧氣,保持新鮮空氣。太空花園還專門設立了“運動區”,供到這裏旅遊參觀的客人進行太空運動,運動區的引力相對較弱。

太空集體農莊

為了實現太空移民和長期載人航天,目前,美、日和西歐在21世紀的太空計劃中,將植物在密閉的太空艙內進行長期生長試驗作為重點研究項目。為此,設計太空集體農莊的工作已經開始進行。

目前,科學家的設想是把太空集體農莊建成球冠狀。利用其外麵可以轉動的反射鏡調節室內溫度,通過人工努力,為植物營造一個像地球上一樣的生長環境。科學家們通過對從月球上取回的土樣成分進行化驗分析認為,月球土本身不能種莊稼,但隻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在太空農場裏種植莊稼等植物的土壤。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土壤還可以提取氧氣和合成水分,這樣就可以解決農場工作人員的生活用水問題了。

太空農場種植的莊稼、水果,不用灑農藥,因此,是地道的綠色食品。未來的太空農場將全部實現機械化,工人在室內按電鈕就可以對農場進行管理了。

太空城的方案還有許多。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太空城建造正式開始的時候,還會有更多、更好、更為科學的方案問世,屆時,一座座太空城將呈現在人們麵前,期待著人們的光臨。

非同凡響的空間醫院

事實上,人類開發太空的目的大致有3項:①到空間去獲取資源;②對人類是否能適應太空環境進行考察;③向現代醫學挑戰。

科學試驗表明,航天員在長期失重條件下不僅能耐受空間真空和高低溫環境,而且還能工作。盡管如此,目前仍有一係列航天醫學方麵的難題,如在失重環境中,血液會大量湧向頭部,從而造成血液循環係統和平衡係統功能性紊亂,出現嘔吐昏眩症狀的所謂“空間運動病”;除此之外,長期失重還會造成人體骨骼疏鬆,脫鈣與脫磷等無機鹽代謝紊亂,使肌肉萎縮;失重還對人體的免疫力和遺傳有影響,而這些生理反常現象,僅憑遙測和航天員的感受來探索是很難深入研究的,必須依靠醫生親臨現場做多方麵的體驗與考察,才能有效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