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像電話一樣(1 / 1)

光電池這種在強光下產生強電流,在弱光下產生弱電流的現象,多麼像貝爾發明的能隨著聲音的大小而使電流變化的電話。

於是,肯阿裏想:電話能夠傳送聲音,那麼用光電池的電能不能把圖像或景物傳送到遠處去呢?

1875年,肯阿裏自己研究並製作了一個實驗裝置。他把報紙上發表的照片用黑白小點組成圖;同時,又把許多硒的小顆粒密集地排列在一塊板上,另外又做了一個用小燈泡密集排列的裝置,每個小點和小燈泡之間一個對著一個都用電線連接起來。

肯阿裏的設想是,把用黑白小點組成的圖放在硒板前用燈光照射,由於硒對光的感應,黑點的地方接受的光比較弱,硒粒發出弱的電流,白點的地方發出強的電流,這樣,硒粒產生的強弱電流通過電線,傳到裝置上的各個小燈泡,這樣一幅燈光的圖就會出現。

設計的道理是對的,但卻沒能實現,原因是硒所產生的電流實在太弱,不能使小燈泡發亮,而且在許多小硒粒上一個一個連接電線就存在很大困難。實驗失敗了。

十年後,電話在世界上開始廣泛普及。有位名叫尼普科夫的德國工程師重新想起了肯阿裏的實驗,他認為利用光電管一定能把圖或景物傳送到遠處。

尼普科夫沿著肯阿裏研究的方向繼續前進,他通過不斷總結摸索,提出了新的方案。

尼普科夫設計出了一種圓盤,圓盤的四周按螺旋形開若幹個小孔,圓盤轉動的時候對圖像進行順掃描,並通過硒光管進行電轉換,實現畫像掃描的設想。

苦幹三年的尼普科夫,於1884年完成了自己的設計,但是在試驗時,也是由於光電池所產生的電流太弱,達不到要求而告失敗。

失敗並不意味著尼普科夫提出的方案有什麼根本性的錯誤。這種圓盤被後世稱作尼普科夫圓盤,是解決電視機械掃描的經典方法,為電視的產生發揮過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