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他從小數點後528位開始出錯的180個數:
501 609 244 807 723 094 362 855 309 662 027 556 939 798 695 022 247 499 620 607 497 030 412 366 886 199 511 008 920 238 377 021 314 169 411 902 988 582 544 681 639 799 904 659 700 081 700 296 312 377 381 342 084 130 791 451 183 980 570 985
不過,山克斯的工作一直沒被遺忘。約100年後,出生在蘇聯的美國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1920—1992)還稱他為“可憐的山克斯!”山克斯的“可憐”之處,不僅在於幾十年的心血大多打了“水漂”,而且在於他至死也不知道已經出錯。不但他不知道,而且其他人在其後72年內也不知道,以至他對他的708位π值頗感自豪。後人遵照他的遺願,將這708位不完全正確的π值鐫刻在他的墓碑上。
不過,山克斯的精神卻一直激勵著來者。
直到1944年5月——1945年5月,英國數學家弗格森仔細核算了他自己正確的541位π值之後,才發現山克斯的π值僅有前528位正確。美國數學家雷恩奇也是山克斯錯誤的最早發現者之一。弗格森和雷恩奇二人在1948年1月,聯合公布了809位的正確π值。
1946年美國的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誕生後,算π的速度大為提高。1950年,用它將π算到小數點後2 035位(一說2 037)位,這一結果證實了1949年美國史密斯(Smith)和雷恩奇創造的人工算π的最高紀錄——小數點後1120位是正確的。
其後,電子計算機算π的紀錄不斷被刷新,計算方法也有新的發展。例如,1976年沙拉明和波倫特發明了“沙—波法”即“相關二次算法”,1985年發明了建立在橢圓積分變換理論上的一種新方法。於是有了2002年的新“世界紀錄”——12 400多億位。它是由日本東京大學IT中心的金田康正等科學家用電子計算機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