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瓦特何名“神經質”(1 / 2)

克萊德河靜靜地從英國蘇格蘭的格裏諾克小鎮旁流淌。小鎮靠近英國的造船中心格拉斯哥,兩地間沿克萊德河有許多造船廠,詹姆斯·瓦特(1736—1819)的爸爸就是一個熟練的造船裝配工人。

瓦特的爸爸從小就給他講牛頓的故事。他被牛頓的事跡感染,希望長大做牛頓那樣的人。

像牛頓那樣喜歡動腦、動手,是絕大多數科學家的共性,瓦特也不例外。

一天,11歲的瓦特來到爸爸的工廠,高興極了。幾位工人師傅正在認真地工作,他們看到瓦特,都向他笑笑,和他打招呼。瓦特看到各種各樣的航海儀器,手就癢癢起來,都要去摸一摸。尤其是那些精巧的模型,就像是大玩具一樣,完全把他迷住了。他捧起這個看看,又捧起那個瞧瞧,恨不得把它們拆開來,仔細地看看裏麵的“奧秘”。

有位工人師傅看到瓦特真要動手拆,急忙跑過來,一麵伸手從瓦特手裏把模型抓過去,一麵笑著說:“弟弟,弟弟,你想瞧瞧裏麵什麼樣子是不是?讓我拆開來給你看好不好?”

“好,好!”小瓦特感激地望著他。

“小弟弟,你叫什麼名字呀?”工人師傅一邊拆一邊跟他談起來:“詹姆斯·瓦特!”

……

攀談中,知道瓦特因為有病,個子才比同齡人小。此時他的爸爸心疼地說:“唉,這孩子,叫他少動些腦筋,就是不聽!”

“不動腦筋,也不是根治的辦法,”還是媽媽最了解兒子, “人就是那麼奇怪,有時候你要想少動些腦筋,可是事實上反而動得更多。”回家以後,媽媽這樣對爸爸說。

這話說到瓦特心裏了。此刻頭痛剛剛緩解,他的腦子卻又像陀螺一樣地旋轉起來。他想到了那些航海儀器模型,想到了工人師傅,想到了幾何、三角,也想到了書房裏的那些數學書、物理書和畫報、圖片等等。

有一本叫《氣學》的書,書上有許多圖,瓦特最愛看了。其中有一張圖,畫的是一個像漏鬥的東西,一些人在那裏擺弄,太有趣了。瓦特琢磨了好一陣子,也不知道是什麼,旁邊的字,多數都不認識。

左思右想,實在沒有辦法,心想要能跟爸爸媽媽一樣,認識那麼多字,該有多好!他突然想到了什麼,對,問媽媽去。

媽媽告訴他說:“這裏是說,人們利用水蒸氣的力量,可以推動小球旋轉。”媽媽說著,還翻到前麵看了看序言,“這本書,是一個埃及人希隆(Heron)在約公元前120年寫的呢!”

瓦特沉思了好一會兒,那個願望是那麼強烈地占據著他的心,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便向媽媽央求道:“媽媽,我要上學!”

媽媽一聽這話,不由得一陣心酸。可不是嗎,像瓦特這般大的孩子,都念三四年級了,而小瓦特卻還沒有上學。再這樣下去,真要耽誤孩子的前程了。可一想到他的頭痛病至今沒有得到根治,心裏又實在放心不下。為了這事,他們夫妻確實是煩透心了。

晚上,等小瓦特睡著以後,爸爸媽媽為了兒子上學這件事,商量了很久很久,最後橫了橫心,決定送小瓦特去上學。

小瓦特終於如願以償,進了格裏諾克鎮上的文法學校。一開始他就跳級,讀二年級。對他來說,二年級的各科功課簡直一點不費力。平時測驗也好,學期考試也好,差不多門門功課都是滿分。其中數學成績最好,無論小考大考,每次都是滿分。

小瓦特在班裏的同學中,年齡雖然要大兩三歲,可是由於他身體虛弱,個子矮小,看起來一點也不比別的同學高。在學校裏,他不隻是由於學業成績優異引起同學和老師的注意,而且他的脾氣也是很特別的。比方說,別的同學下課都到走廊上、院子裏或者操場上玩去了,他卻不,總喜歡跟在老師的身邊,問這問那沒個完。有的老師看到他這樣好學,也樂於跟他交談。可是體育老師覺得他體質差,就更應該多活動,有幾次他特地打發幾個同學主動去接近他,拉他一起玩,可是小瓦特就是不喜歡跟他們在一起玩笑打鬧。有的老師為了讓他在課餘時間多活動活動,便有意避開他,他就獨自一人坐在教室裏沉思默想。有些同學還當他是成績好,驕傲了,才不跟他們一起玩。有的同學索性給他取了個難聽的綽號:“有神經質的呆子。”可是,小瓦特對於別人的取笑和捉弄,毫不介意,從不因此跟別人頂嘴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