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居裏夫人進壁櫥(1 / 1)

1920年初,在居裏夫人的一位藝術家好友的撮合下,居裏夫人打破了“除了提供技術信息外,對新聞界一概不接待”的慣例,在她工作的鐳研究所那間小而簡陋的會客室裏,會見了美國女記者梅洛尼夫人。

由於這次相見,促成了居裏夫人的美國之行。她要到那裏去接受美國千百萬婦女捐款購買的1克鐳——由於居裏夫婦倆主動放棄了提煉鐳的專利,她的實驗室買不起當時貴達10萬美元/克的鐳供科學實驗使用。而發起這次募捐的就是梅洛尼夫人——美國一家著名雜誌《寫真》的主編,在美國很有名氣的、走路有點瘸的大記者。

1921年5月4日,居裏夫人帶上兩個女兒——伊雷娜、伊麗芙,乘白星輪船公司的“奧林匹克號”離歐去美。除了領取那1克鐳以外,還要從東到西穿越美國,沿途參觀各著名大學、實驗室;出席宴會,接受19個名譽頭銜和4個獎章;也要為各婦女組織演講和在學術團體作學術報告……

在乘船赴美途中的—天,大夥兒在餐廳裏等居裏夫人一起吃飯。但作為貴賓的她卻遲遲未到,大家隻好派一位姑娘特意跑去找她。

姑娘找來找去,最後發現居裏夫人正在座艙的壁櫥前呆立著,好像在尋找什麼,而壁櫥裏麵的燈亮著。原來,她按照自己隨手關燈的老習慣,離開座艙時要把艙內的燈全部關掉——她在找開關。

但是,現在蹊蹺事來了——艙內艙外都找遍了,卻怎麼也找不到這盞壁櫥燈的開關!居裏夫人費盡心機但又束手無策,隻好呆站在那裏冥思苦想,所以才遲遲未去吃飯。

姑娘告訴她說:“壁櫥的門關上,裏麵的燈就自動滅了。”

姑娘的話使她極感興趣。不過,居裏夫人並沒有立即相信,堅持必須通過實踐檢驗才能接受這種說法——她要親口嚐一嚐“梨子”的滋味。她從各個側麵觀察著這個壁櫥,不肯離去。姑娘怎麼說都沒有用。怎麼辦呢?

“進到壁櫥裏麵去,再把門關上,親眼看一下燈光是否會自然熄滅。”當居裏夫人從壁櫥裏麵走出來的時候,就帶著滿意的笑容,高高興興地吃飯去了。

一個未知現象——有時似乎應該不屑一顧,但引起了觀察者的好奇心,接著尋找原因,通過試(實)驗檢驗原因,這就是認識的整個過程。像居裏夫人這樣的佼佼者,當然深諳此道,必定會這樣做的。

一個多月以後的1921年6月28日,居裏夫人結束了美國之行,在美國西海岸的“奧林匹克號”上,依依不舍地辭別梅洛尼夫人,踏上了歸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