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倫琴癡迷X光之後(1 / 1)

1895年11月8日漆黑的夜晚,一個高大的黑影在德國烏茲堡大學的一個實驗室裏晃動。他是準?深更半夜在幹啥?

他就是該校校長兼物理研究所所長倫琴(1845—1923)。這天同往常一樣,倫琴在接近吃晚飯的時候,就來到實驗室,獨自擺弄著當時最奇特的光學儀器——真空的希托夫—克魯克斯放電管,研究它發出的陰極射線。他用黑紙包住管子,接通電源。

咦!怎麼管子附近有亮光閃爍?這亮光在黑夜顯得格外清晰。倫琴覺得很奇怪,便走過去看。原來,在離管子約1米遠的小工作台上,放著做別的實驗用的塗有熒光物質鉑氰化鋇的紙板,亮光就來自這裏。他知道這紙板本身是不發光的。因此他當即敏銳地猜測,一定是放電管發出什麼“東西”到達紙板使熒光物質發光。

為了證實這一猜測,倫琴關掉放電管的電源,這時紙板上的熒光消失;而打開電源後,紙板處又發光。反複進行多次實驗都是如此。這就證實了他的猜測。

那麼,這“東西”是什麼呢?倫琴知道放電管發出的陰極射線僅能穿透幾厘米的空氣,所以這“東西”不會是陰極射線。那麼,究竟是什麼呢?它有何性質呢?他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消逝”,連研究所的工友馬斯塔勒敲門進來,尋找一個儀器,然後又走了出去,倫琴竟然沒有察覺。

此時,有一個人著急了,她就是倫琴的夫人——安娜·貝爾塔·路德維希。因為以往倫琴多半是按時回家吃晚飯的,今天怎麼這麼晚還沒回來呢?於是,她屢次派工友去催他吃飯。最後,倫琴坐到了飯桌旁,但幾乎一言不發地吃了一點點。吃好之後,他又回到了實驗室。

倫琴長達6個多星期的研究開始了,包括把工作台移至不同的距離,直至兩米遠,用各種物質作阻擋這一“東西”的試驗。

倫琴長期迷戀實驗,深夜不歸,引起了安娜的懷疑。更奇怪的是,安娜問他的時候,他總是支支吾吾,這就使安娜更加懷疑,一定要窮追不舍,查個水落石出。為此,倫琴采用了“緩兵之計”:“以後會告訴您的!”

但是,日複一日,這種回答次數多了,就引起了安娜的惱怒。在這種情況下,倫琴別無選擇,隻好在1895年12月22日帶著怒氣衝衝的妻子到了實驗室,用那隻放電管對著她的手,照了15分鍾。當底片從顯影液中撈上來的時候,戴著戒指的手骨照片——世界上有意拍的第一張X光照片就清晰可見了。

那為什麼倫琴在初期要對他的妻子“保密”呢?

原來,除了在開始的時候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更無法給妻子說以外,倫琴還準確地預見到保密對研究X光的重要性。他想,這個第一次出現的活人身體內部骨骼的幽靈般的陰影,可能會使觀察者不理解而造成心靈上的恐慌。如果過早泄露出去,勢必影響他的研究。因此,他對他的好友鮑維利也諱莫如深,對他的夫人也守口如瓶,也就不難理解了。

1895年12月28日,他將自己的發現及有關研究成果寫成《一種新的射線,初步報告》,交給烏茲堡大學的物理學醫學會秘書。秘書決定刊登在下一期的《烏茲堡物理學醫學學會會議報告》上。這一刊物由舒爾澤、羅依波爾德、蓋洛爾等教授、博士編輯。由於當時倫琴對這個“東西”的本質一無所知,因此“為簡單起見”,便稱它為“X光”。

為加速對X光本質的探索,他將複製的論文連同幾張複製的X光照片,在1896年元旦寄給德國柏林的瓦爾堡和隆美爾、漢堡的弗勒爾、斯特拉斯堡的寇爾勞士、弗賴堡的岑德,維也納的艾克斯奈爾,法國巴黎的龐加萊,英國的開爾文和斯托克斯、曼徹斯特的舒斯特等物理學家。

物理學教授艾克斯奈爾是倫琴年輕時在孔特老師所在的物理研究所的同事,他抱著極大的熱情在一次家庭宴會中,把倫琴寄來的X光照片拿給朋友們看,隨後又借給一位由布拉格來的同事E·雷謝爾,雷謝爾又立即拿給他的父親Z·K·雷謝爾看。老雷謝爾當時是維也納《新聞報》的編輯,被X光極強的穿透性吸引住了。他最先預言這個發現可能對診治疾病有重大意義,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重大新聞。他熱情洋溢的文章登在1896年1月5日《新聞報》星期日版第一版上,從而“吹響了轟動世界新聞的號角”。

發現X光的過程及消息,以X光能穿透實物進行攝影、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等性質,曾引起全世界特別是西方各階層的“集市般的喧嚷”和“巨大的騷動”,掀起了一場X光的“軒然大波”,引出許多離奇的事件和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