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開庫勒揭秘苯結構(1 / 1)

“啊!蛇!蛇……”一個年輕人在睡夢中驚醒,他的喊聲打破了深夜的寂靜。這一天,是1865年3月11日。

後來,3月11日就成了節日。這是怎麼回事呢?

1825年,英國法拉第發現了一種新的有機物——環狀的苯。1843年,法國羅朗和日拉爾合作,確定了苯的分子式為C6H-6但科學家們對其分子結構卻一無所知——以前的分子都是線狀的。

確定苯分子結構的難點在於,碳和氫的化合價分別是4價和1價,將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進行排列,卻始終無法滿足上述化合價。因此,苯分子的結構之謎成了19世紀中葉化學界學者要攻克的難題之一。

1847年,德國青年開庫勒(1829—1896)從家鄉達姆斯塔特考入吉森大學學習。

在吉森大學,有大名鼎鼎的德國化學家李比希(1803—1873)。但開庫勒對化學毫無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建築。此時,一個奇怪的案件發生了。

案件的梗概是這樣的。赫爾利茨伯爵夫人原來有一枚價值連城的精美的戒指,戒指上麵鑲嵌著兩條相互纏繞的蛇,它們各是由黃金和鉑金做的,但後來就莫名其妙地不見了。後來,這枚戒指就出現在夫人的侍仆手上,而且侍仆說戒指是他早在1805年侍候夫人之前就得到的,不是偷夫人的。

案件的難點在於,雙方都沒有確鑿的證據,法庭無法判斷,於是把學識淵博的李比希請來參加案件的審判。

李比希仔細看了看戒指,內行地鑒別出戒指上鑲著的兩條蛇之一是鉑做的,而鉑從1819年才開始用於首飾中。於是,他有力地迫使侍仆供出了盜竊夫人戒指的罪行。

開庫勒旁聽了這轟動一時的案件的審理,被李比希淵博的知識和聰明的智慧所折服,從此就走上了化學之路。於是,關於苯結構的難題也一直困擾著開庫勒。他終日冥思苦想,黑板、地板、筆記本上到處都有他設想各種可能的苯的分子結構圖方案。

也許,開庫勒與蛇有緣。1865年,他住在英國倫敦。這一年3月11日,他在走路時,由於專心致誌思考苯的分子結構問題,差點踩在一條蛇上,幸虧當時有人大叫“蛇!”才提醒了他。正是這條差點踩上的蛇,使他在當晚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看到6個碳原子連成一條鏈子,變成了一條蛇,躍入李比希的手掌之中,變成了赫爾利茨伯爵夫人的蛇形戒指……

碳原子……鏈子……蛇……蛇形戒指……開庫勒猛然頓悟,神話般地解開了苯的分子結構之謎。原來,苯的經典價鍵分子結構為環狀,而且六個碳原子之間每隔一個是雙鍵。這一分子結構式被我們稱為“開庫勒式”。

開庫勒破譯了苯的分子結構,這在當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曾引起了化學界的轟動。1890年3月11日,是他發現苯分子結構25周年的紀念日,倫敦化學會為他舉辦了慶祝會。

開庫勒在慶祝會上也發了言:“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幾個月來設想的苯的分子結構式變成一條條長蛇,在火焰裏起舞。忽然,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圓環。就是在這個夢的啟發下,我想出用一個六角環結構來表示苯的分子式C6H6。”

在開庫勒上述講話的當天晚上,就有幾個化學會的會員鑽進自己的書房學著做夢,可是,要麼是“今夜無眠”,要麼是“有眠無夢”。有一個會員做了夢,但沒有得到什麼科學成果,卻夢著輸了牌。親愛的讀者,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華羅庚說:“科學的靈感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性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隻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這就是開庫勒在夢中有所發現而那幾個化學會的會員一無所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