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腦部疾病,俗稱羊癇風或羊角風。癲癇嚴重發作會使病人陷入麻痹狀態,甚至有停止呼吸的危險。在這種嚴重狀態麵前,醫生不忍坐視,於是想到切斷腦胼胝體,使左右腦的一方所產生的擾亂電流不致波及另一方,這樣做目的是暫時緩解症狀,並非企圖根治。但令人吃驚的是,手術後不僅一方平靜,而且左右腦都平靜了下來。這樣就偶然地發現了一種新的療法。
從那以後,在遇到重症癲癇患者時,醫生們便開始把手術刀伸向胼胝體這個禁區。這種粗暴的醫療處置方法,以後竟為挨不上邊的腦功能創造思維的研究奠定了生理基礎,真是醫學科學的偶然發現。而完成這一劃時代發現的人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精神病治療機構的臨床醫師R.W.斯帕利。
在1971—1974年,斯帕利在追查癲癇病發作時,對做了腦胼胝體切斷術後的病人的腦功能進行了測試,意外地發現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不同的現象。當他初步發覺到左右腦的功能有所不同時,馬上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轉向了大腦功能本身。
以後,他一步步地證實,左腦和右腦功能各自獨立的活動。左腦是主管語言、概念、分析、計算的;右腦是主管想象、形象空間感、直觀的。這項研究開辟了一個全新領域:以思維為對象的研究開始了。
在70年代以前,右腦還是個不被人注意的領域,過去學校教育的成績並不能直接表現在創造力上麵,這—現象一直被認為是由於個人天資不同的緣故。其實不然,由於對右腦功能的研究的進展,已經判明這並不是天資問題,而是在腦係統中什麼部位起主導作用的問題。過去一直未受到重視的右腦(劣勢腦)的功能在於掌管想象、“靈感”、直觀,換句話說,它乃是主持例行思維的機構。在那以前,右腦是一個有它不多,無它不少的東西。現在發現,它乃是創造力的源泉,正是由於它的作用,人類才成了地球的主人。
如果是左腦受了損傷,這個人就要喪失說話的能力,變成一個殘疾人,而右腦受到損傷的人則表麵上變化不是很大,隻是細看本人有點笨。因此,長期以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這表明社會機製是以左腦的運動作為重點的。偶爾有右腦活動較強的所謂左撇子,在人群中也隻占極少數。
千百年來,緊緊閉鎖著的“創造”聖殿的大門,意想不到地被斯帕利打開了。由於“大腦半球職能分工”方麵的發現,他被授予1981年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