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四輪“鐵馬”(2 / 2)

隻有速度快而又經濟實惠的機動車輛才會有廣闊的前景,它們也不需要鐵軌。當時,除了鐵路之外,幾乎沒有其它的交通事業。很多工廠雖有鐵路支線通向附近的火車站,但仍不能滿足大量產品運往各地,軍事部門為了能夠在任何地方運送軍隊和給養也對機動車輛發生了興趣。

機動車通過改進,在十九世紀,已分成不同的種類,開始出現載重汽車、“機動出租車”、公共汽車、機動噴水救火車、機動犁、拖拉機、賽車等等。盡管如此,汽車普及的主要問題有價格昂貴以及其他技術上的缺陷並且現有的公路不適應高速行車。造價昂貴的原因之一在於製造汽車的方法,每輛汽車都是“繁重的手工”製造出來的。汽車要能站穩腳跟,隻能行駛,或隻能比馬、自行車、火車行駛得快是不夠的。它的售價要讓人買得起。這就是說汽車要大量生產,它的部件應易於更換,這種辦法在其他工業部門已證明行之有效。第一批認識到這個道理的人當中有一個美國人,叫亨利·福特。他在1892年設計了他的第一輛汽車。1902年,他成立了“福特汽車公司”,後來這家公司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康采恩之一,他力圖通過傾銷大量廉價車來保證他的利潤,采用“流水作業製”,隻生產一種型號的汽車產品,對於福特公司來說就是汽車在製造過程中由一個工作點被輸送到另一個工作點。生產分成許多工段,每個工段的工作都簡單易行,它們一個個地銜接好,於是整個生產過程在一條不斷的“自動”的流水似的工藝程序中完成。而工人在流水線旁始終完成單一的工序,所以福特可以大量利用受過不多訓練、工資低廉的勞動力。七年以後,福特的企業每年出售1萬輛汽車。後來,“小莉澤”牌鋼板車,一種具有22.5馬力、最高時速為60公裏的結實耐用的汽車普及到全世界。到1927年為止已銷售了1,500萬輛。在德國、意大利、捷克等國也建立了大型汽車製造廠。

汽車工業推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橡膠工業、石油工業、電氣設備企業都要求有進一步的發展以適應汽車業的需求。

1914年世界上大約有200萬輛汽車。這在20年前才出現汽車來說,數量不小了。25年後,汽車數量達到了4,000萬輛。40前,當人們看到第一批汽車時感到很驚異,而現在,當人們看到出租馬車這類老古董時也同樣感到驚異。

汽車在我們以後的文明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汽車工業將更加飛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