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愛才不分性別(1 / 1)

1935年5月3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聲明,稱一位“女士是自婦女開始受到高等教育以來最重要的、富於創造性的數學天才……她的這套方法,使純粹數學成了一首邏輯概念的詩篇”。這篇聲明是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寫的。

是誰,又因為什麼,使能夠翻天覆地的愛因斯坦這麼大加讚賞呢?

抽象代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奠定現代抽象代數基礎,使其真正成為這個分支的就是愛因斯坦讚賞的女士——德國女數學家愛米·諾特,她因此被稱為“抽象代數之母”。

1882年3月23日,諾特出生在德國南部小城愛爾蘭根——個猶太人之家。廠戰爆發後,她的父親退休、母親病故、弟弟從軍,此前依靠家庭的她不得不另謀生計。於是,她在1916年再次來到哥廷根大學找到希爾伯特——第一次到哥廷根大學是1907年,是來聽希爾伯特等數學家的課的。

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1862—1943)是一位成就卓著、學識淵博、正直開明、主張種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的大數學家。他和當時在瑞士蘇黎世大學的德國數學家赫爾曼·魏爾(1885—1955),答應幫助才華橫溢、知識淵博的諾特,在哥廷根大學謀到一個講師職位。雖然他並不是諾特的“鄰裏鄉親”。

然而,事情並不順利。這所大學雖然是德國第一所準許給女性授予博士學位的高等學府,但卻依然拒絕讓女人當講師。

在討論是否聘用諾特時,一位哲學係教授說:“如果讓她當講師,以後她就會成為教授,甚至進人大學評議會。難道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大學最高學術機構嗎?”

另一位教授附和道:“我們的戰士從戰場回到課堂,發現自己將拜倒在女人腳下讀書,會作何感想呢?”

聽到這些荒唐的發言,希爾伯特不禁怒發衝冠,他激動地站了起來,以堅定的口吻批駁道:“先生們,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該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洗澡堂!”

好個“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洗澡堂!”他是希爾伯特對人——特別是“弱勢群體”的關愛!

不過,在茫茫黑夜之中,希爾伯特這一點火光太微弱了。他的反駁無濟於事,歧視婦女的勢力占了上風,諾特當講師的提議被否定了。

沒有職業,諾特如何生活呢?希爾伯特的愛心永不泯滅。他終於想出了高招——自己張貼告示,讓諾特以他的名義開設不變式論這門課程,以取得微薄的報酬。

其後兩年,諾特根據德國數學家克萊因(1849—1925)的建議,繼續進行研究,發表了一篇為廣義相對論給出純數學嚴格證明的論文,和一篇從數學角度導出物理中守恒定律,從而被稱為“諾特定理”的論文。這兩篇出色的論文,加上一戰後德國內部掀起的那場民主運動,多少解脫了一些套在婦女身上的枷鎖,終於迫使哥廷根大學於1919年讓諾特成為該校第一個女講師,但此時她已73歲!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後,猶太人受到迫害,諾特被解職,10月被迫流亡到美國。

1935年4月14日,一生坎坷的諾特,不幸在癌症手術之後,在美國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