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珍稀哺乳動物(3)(1 / 3)

羚牛又名扭角羚,體形像水牛,叫聲像羊,體長2米左右,體重雄獸300公斤以上,最大的達500公斤,雌獸略小,體重一般200公斤。最奇特的是羚牛的角。從頭頂中央生出後向左右分開伸展,然後彎向後方,角尖略向內彎曲,角長50~60厘米。毛色由於生活地的不同由南向北逐漸變淺,多呈黑色、棕色。在陝西秦嶺山區,有一種羚牛毛色為金黃和乳白色,被稱為“金毛羚牛”,是舉世聞名的珍品。

羚牛是高山大型偶蹄類動物,多生活在海拔2600~4000米的高山密林中。那裏山高穀深,氣候嚴寒,缺氧,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它們卻生活自如。羚牛吻寬鼻厚,頭大頸粗,四肢短而粗壯有力,性情凶猛,野性極強。在山岩間奔跑起來橫衝直撞,攀崖越澗十分靈活。上山能攀2米左右的陡壁,下山能跳過5~6米寬的深澗,緊急時能在10餘米的峭壁之間跳躍。常用角挑死獵狗,受傷時會向獵人反撲。

羚牛全年隨季節變化作垂直遷移。夏天常在林帶以上棲息活動,集成上百頭的大群,行走時由健壯的公獸領頭和斷後,幼獸夾在中間。平常活動時都有強壯的雄獸站在高處放哨。冬季則化為小群遷至向陽較低的山坡處生活。由於皮毛厚比較怕熱,白天藏在密林中,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青草、嫩樹枝、竹類等為食,並有舔食岩鹽的習性,因此山林中含鹽較多的地方,常引來羚牛聚集。有些老年雄獸喜歡單獨活動,有時還混入山林間家牛群中找食。

羚牛每年6~8月發情交配,這期間雄性要進行爭雌搏鬥。羚牛孕期246~262天,初生仔隻有10~11公斤,每胎隻產1仔,幼仔出生後三天就能隨母獸活動,四五年後性成熟。

羚牛是我國特有珍稀動物,生活地域狹窄,數量稀少,已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並在秦嶺東部牛背梁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遊蕩的“白襪子”——野牛

野牛,又叫野黃牛或印度野牛,因為它的4條腿下部是白的,好像穿著白色的襪子,又被稱為“白襪子”。

野牛是整個牛科動物中第一大牛種。一頭雄野牛,肩高可達2米,體重超過1000千克,甚至可達1500千克。它的頭和耳朵都很大,肩膀隆凸,向後延伸到背脊中央,再逐漸下降。四肢粗短,尾巴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野牛的體毛短而厚,呈深暗棕色,隻有角尖為黑色。角的彎度很大,長度可達75~80厘米,粗可達50厘米左右。雌野牛的角比雄野牛的小得多。鼻、唇都呈灰白色,四肢上內側是金棕色,下部為白色。

野牛生活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和高黎貢山地區的闊葉林、竹闊混交林或稀樹草地,那裏林木蔥鬱,食物豐富,環境清幽。它們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陡峭山坡上,過著遊蕩生活。野牛的活動範圍很廣,夏天移向高處,冬天遷往低處。白天炎熱時,隱蔽在溝穀樹林中休息,晨昏時出來活動和覓食。喜歡吃各種野草和嫩枝芽,尤其愛吃竹筍和嫩竹,也喜飲鹽堿水。

野牛常是幾頭、十幾頭或20~30頭結成一群,過群居生活,其中有一頭大雌牛為首領。而成年雄牛,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是獨棲或兩三頭同棲,人稱其為“孤牛”,它們隻有在發情期才返回牛群。

野牛的嗅覺和聽覺特別靈敏,且膽大機警。野牛可以較早嗅到人的氣味,或者聽到人的聲音,及時避開。隻有在被人擊傷或逼得走投無路時,它才會行凶傷人。

在我國,野牛僅生活在雲南西南部熱帶森林中,目前數量不多,連各大動物園也很難見到它們的蹤影,所以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