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塞北之尊——北嶽恒山(1)(3 / 3)

[旁注]

《史記》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編著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史記》被尊為二十五史之首,被後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羲和氏傳說中的古代掌管天文曆法的人。相傳他是黃帝時代的官,當時主要任務是占日、占月,即指觀測太陽、計算日子等。在關於唐堯傳說中,羲和是掌管天文的家族,有羲仲、羲叔、和仲與和叔四人,被堯派往東、南、西、北四方,去觀測昏中星,參照物候來定春分、秋分與夏至、冬至的日子,以確定季節和安排曆法。

湯商朝的建立者,被尊為成湯。成湯,相傳為帝嚳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舉成為商族的首領,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後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製國家商朝,定都於亳。

《周禮》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曆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製,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卜,工藝製作,各種名物、典章、製度,無所不包。堪稱為上古文化史之寶庫。

《爾雅》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係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作為書名,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裏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麵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

《尚書》又稱《書》、《書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史書,也是我國上古皇家檔案文件的彙編。書的名稱始於漢代,意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

方士就是方術士,或稱為有方之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持有方術的人。一般簡稱為方士或術士,後來則叫做道士。道士之稱始於漢代,晉代以後,方士之稱漸不通行,而道士之稱大著。

[閱讀鏈接]

其實,道教來源於古代的巫術和秦漢時的神仙方術。而鬼神崇拜、神仙信仰與方術及古代哲學確是道教史上的主要思想內涵。

道士所從事的活動內容十分龐雜,有壇蘸、布道、符籙、禁咒、占卜、祈雨、圓夢、軀疫、祀神等。布起道來好像玄機無限,顯得十分深奧莫測,讓人摸不著邊際。

道教分為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係統。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籙派,茅山道士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生子。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主要道場。

最為宏偉的北嶽廟建築

在北魏當朝的倡導之下,佛教得到了迅速地發展,以致於發展到了危及統治者利益的程度,最終導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於446年下詔宣布滅佛。而道教則於此時得到極大的發展,所建造的宮觀在大茂山的山陽褶皺出,隨處可見,北嶽廟就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的。

北嶽廟構築於天峰嶺南坡半山腰上,北倚絕壁,麵臨山穀,依坡而起,雄偉壯觀,是恒山廟中最為宏偉的一座。它位於恒山主峰大峰嶺南麵的石壁之下。

恒宗殿門前有103級石階通往前下方到達北嶽廟門,即崇靈門,崇靈門為單簷歇山式建築,朱門銅釘,綠瓦紅牆,門東有青龍殿,西有白虎殿兩相拱衛。

登上石階,就是北嶽廟的主殿朝殿。朝殿又名貞元殿,元靈宮,又稱恒元殿。根據清乾隆年間《恒山誌》、《渾源州誌》記載,朝殿是後來在1502年增建的,正殿麵闊5間,進深3間,單簷歇山式屋頂,四周有回廊環繞。黃、綠琉璃4瓦覆頂。

朝殿門牌匾上題有貞元之殿4個大字,門側有長聯,上聯為:

恒嶽萬古障中原唯我聖朝歸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載;文昌六星聯北鬥是真人才雕龍繡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朝殿殿內供奉北嶽大帝金身像。神座上方高懸康熙禦書匾額化垂悠久。兩旁恭立四位文官和四大元帥像。殿前有元代鐵鑄雲牌一麵,殿外則有曆代石碑數十通。正殿東西兩側有東西耳房、更衣室、藏經樓和鍾鼓樓等建築。

北嶽廟的寢宮,隱於幽深之處,嵌於石窟之中。而三清殿,則巧妙地建在絕壁之上,下麵則是萬丈深淵。魁星閣,獨立於險峰,而與北鬥相應。明朝李夢龍曾賦詩一首《謁嶽廟》,詩中寫道:

嵯峨恒嶽鎖雲中,望秩何車有閟宮。

片麵飛來明月冷,六龍歸去碧山空。

鬆杉晚挹浮嵐翠,殿客晴搖旭日紅。

敬謁瓣香修歲事,滿庭霜葉起秋風。

渾源南去是恒山,路阻千岩萬壑艱。

一自重華移望後,便傳飛石落人間。

彩雲縹緲龍旌遠,紫蓋蘢蔥鶴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