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湘南之秀——南嶽衡山(1)(3 / 3)

慧思的弟子玄光更是將南嶽思想傳入新羅,為以後台宗教義流行於朝鮮半島的先驅。天台宗學說更是遠傳日本,流布甚廣,成為南嶽佛家最重要的宗派。

後來,南嶽惠海、慧思、大善、法照、惠成、惠開等18僧人,被譽為南嶽18高僧。

因為這裏融合了佛、道兩教,又同時是佛、道二教的聖地,故而曆朝曆代以來,這裏雲集了眾多的高僧仙道,同時亦留下了眾多的著名寺庵、道觀,香火旺盛,綿延不絕,方廣寺就是在這個時候建造的。

南嶽方廣寺地處幽深,多泉石、楓樹和杉樹,深林密竹,風景極美,有不遊方廣,不知南嶽之深之說,為南嶽之一絕。

沿南天門山脊南行,經西嶺順北麓約5000米,就到了深邃幽雅的方廣寺,這裏古木森森,銀泉淙淙,周圍八座山峰如蓮花瓣瓣,方廣寺就是蓮心。

方廣寺周圍有各種珍奇樹術,有樹冠碧綠如傘的紅豆杉,伯樂樹,有挺拔的花櫚木,銀雀樹,有芬芳的香果樹,果實赤色的紅豆杉。花櫚木的木紋斑斕多彩,質地堅硬,過去多用來作為寶劍柄。

方廣寺後有一棵腰圍6尺,高10餘米的娑羅樹,傳說這種樹木在天上的月宮中才看到。後來仙家將樹種送到人間種植,世上才有這種樹木。

樹下有一水泉,依樹取名,叫娑羅泉。僧人將泉水用竹梘引入寺中,飲用十分方便,清人鄧輔綸作《娑羅泉》寫道:

甘露一夕覺,明月當空撣。

上有菩提樹,下有娑羅泉。

撥霧掏寒緣,飲此心冷然。

寺院下方不遠,有當年惠海和尚洗衣的石台,岩壁上刻著洗衲兩字,下麵就是洗衲池。路邊還有明代著名作家張溥讀書的嘯台和譚元春題留的戀響石刻,附近還有南嶽最大的一片金錢鬆林,木質堅硬,樹形美觀,是很好的風景園林樹種。

方廣寺四周山坡上還有不少的珍奇物產,如獼猴桃,方廣野茶,方竹,龍須草等。此外,山中還盛產羅漢芋。這種羅漢芋製作烹食方法十分奇怪,據《蓮峰誌》記載:製作時,要到半夜才能采根磨漿蒸煮,且在蒸煮時不能講話。否則,聞人聲剛辛沸不可嚐,放一名鬼芋。朱熹、張拭曾作《羅漢芋》詩唱和。

方廣寺在南嶽衡山蓮花峰中央花蕊之上。據《南嶽誌》中記載,方廣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南嶽高僧之一的惠海來到這8座青峰圍繞的狹長山穀中,見此地與世隔絕,岩壑幽邃,就在這裏結草為庵。

明朝初期,浩空和尚將寺院改建為板屋,蓋上鐵瓦,增設佛堂。並在寺院內雕龍繪鳳,把寺院裝飾一新。

明崇禎時期,王夫之兄弟及夏汝弼等人受巡撫褚胤錫委托,再次籌款,重新修建。經過兩年時間,方廣寺煥然一新,雄偉壯觀。

後不久,方廣寺毀於大火。直到清道光年間,曾國藩的曾任陝甘總督的弟弟曾國荃,費資白銀20000餘兩重新修建了方廣寺。

[旁注]

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是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我國禪宗的始祖,故我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達摩祖師在我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

慧思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武津縣人,15歲信仰佛教出家,對於所習諸經論,每有獨自悟入之處,多結合實踐加以申說,他的著作大都出於口授的記錄,自具體係。在實踐上,結合到從《法華經》上體會到的圓頓法門,倡導了法華安樂行的實踐行法。

天台宗我國佛教宗派之一。實際創始人是陳隋之際的智顗。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主張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顯現,以中、假、空三諦圓融的觀點解釋世界。

娑羅樹植物名,又名波羅叉樹,摩訶娑羅樹、沙羅樹,為佛教聖樹之一。原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雨林之中,為龍腦香科娑羅樹屬,多年生喬木。樹身高大,葉為長卵形而尖,表麵光滑,花淡黃色,萼及花瓣外有灰色剛毛。因為氣味芳香,木材堅固,可以用來製作家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藥用或香料。

巡撫古代官名。北周與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撫之事,是臨時差遣,巡撫亦未成為官名。到了明清時,正式成為官名,又稱撫台,主要職責是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時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