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氣壓的情況下,水的沸點也會降低。高山上不容易把飯煮熟,就是因為高山上氣壓低,水不到100℃就沸騰的緣故。象在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上燒水,隻要燒到72℃左右,水就沸騰了。
美麗的冰花
數九寒冬,早晨起床一看玻璃窗,呀!上麵結滿了漂亮的冰花,有的像蘭花,有的像馬尾花,晶瑩透明。是誰在玻璃上描繪了這麼多美麗的圖畫呢?
除了大自然,還有誰呢?這是嚴寒用冰描畫出來的。
冰嘛,我們誰都看到過。結在水裏的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那是因為水分子比較密,大量的水在結冰的時候,冰晶都互相纏結起來了;而雪花呈六棱形,因為水蒸氣分子比較疏,在凝結時,又沒有受到外界不均衡的壓力,冰晶以它自有的角度構成了它的外形。其實,大塊的冰,它的冰晶也是六角形的,因此彼此糾纏著,我們看不出罷了。
玻璃窗上的冰花,原來也是六角形,當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後,就逐漸向四周發展,這時候情況就複雜起來了。有的時候風力大,有的時候風力小;而且玻璃有的光滑、有的毛糙,有的玻璃上積有汙垢、有的一塵不染。這樣,水蒸氣蒙上去的時候,就不均勻了,有的地方水蒸氣積得多些,有的地方積得少些。當冰晶向四周延伸的時候,遇到水蒸氣積聚多的地方,冰就結得厚些;遇到水蒸氣積聚少的地方,冰就結得薄些;在冰結得特別薄的地方,遇到一點點熱或壓力,又會立即熔化,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花紋。這就跟我們畫畫差不多,顏料用得多些,畫上的顏色就濃些;顏料用得少些,畫上的顏色就淡些;不著顏料的地方,就是畫紙原來的顏色。
冒汽的棒冰
照理說,隻有熱的東西會冒汽,棒冰是冰冷的東西,它為什麼也能冒汽呢?
我們知道,夏天空氣的溫度比棒冰高得多,棒冰在空氣中會慢慢融化。冰在融化的時候,要吸收周圍空氣中的熱量,使周圍空氣的溫度降低。空氣中有許多水蒸氣,它一受冷就會凝結成小水珠。當棒冰周圍空氣的溫度降低以後,空氣中的水蒸氣就變成了無數很細很細的霧狀小水珠,看上去就象棒冰在冒汽一樣。
實際上棒冰並不會冒汽,這不過是棒冰周圍空氣受冷後所玩的把戲罷了。
冬暖夏涼的井水
井水是冬暖夏涼。這是什麼道理?難道它會自動調節溫度嗎?
其實,井水的溫度並沒有多大的變化,變化得厲害的倒是地麵上的溫度。井水冬暖夏涼,這隻是相對於地麵上的溫度來說的,決不是冬天井水的溫度比夏天高。
地球表麵直接受到日曬和氣流的影響,氣溫變化很大,夏天總是比冬天熱得多,夜間總是比白天冷一些。地下的泥土不能直接從大氣中吸熱,也不能直接向大氣中散熱,泥土傳熱又很慢,這種落後現象越顯著。
井水是聚集在地下深處的水,它的溫度同地下深處泥土的溫度差不多。夏季太陽一出,地麵溫度很快上升,但地下溫度總是升得不那麼快,這時井水的溫度總比地麵上空氣的溫度來得低,我們摸起來就覺得它特別涼。冬季寒風一起,地麵溫度很快下降,地下溫度卻降得不那麼快,這時井水的溫度也就比地麵上空氣的溫度來得高。因而產生了井水冬暖夏涼的感覺。
如果我們用溫度計量一量,就會發現在較淺的水井裏,井水的溫度也是夏天比冬天高的,不過它的變化沒有地麵上溫度的變化那麼大,一般隻差三四度;而地麵上冬夏的溫度卻相差幾十度。
不但井水有冬暖夏涼之感,地窖也同樣有些感覺。冬季利用地窖存儲水果、蔬菜可以防凍,夏季利用地窖存儲水果、蔬菜可以防腐。在城市的街道下麵,埋設著自來水管,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嚴冬,也不會凍結。但是,露出地麵的水管,就必須用稻草包紮起來,否則就會凍結,甚至把水管脹裂。
紙做的鍋
把紙送到火裏,很快就燒光了。用紙來做鍋子,真是不可設想的事。但如果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麼,紙的確也可以做鍋子。
紙是怎麼燃燒起來的呢?因為紙是可以燃燒的東西,當它加熱到可以燃燒的熱度,才會燒起來。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讓熱隨時在紙上散掉,不讓它達到燃燒的熱度呢?有辦法的。可以利用別的物體來幫助紙散熱,如水、金屬等。
你可以先做個實驗,用比較厚的紙做成一個不漏水的盒子,盛滿水,擱在火爐的鐵板上,直到水燒開了,紙盒還是沒有燒起來。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紙盒隨時把受到的熱立刻傳給了水,所以水到了沸點,就開了,而紙盒卻不會燒起來。
同樣,把紙條螺旋形地緊緊地繞在一根圓銅杆上,或者用棉線繞在銅杆上,放在火上燒,火焰雖舐著紙和棉線,但受到的熱,被銅杆吸去了,所以紙片和棉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會燃燒的。當然,時間過久了,銅杆到了很高的熱度時,紙和棉線還是會被燒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