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丸的由來
古代戰爭很殘酷,刀光劍影,人叫馬嘶,受了戰傷,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鬥的場麵,更讓人心有餘悸,所以要治好傷,首先要恢複心神安定,於是就專門配製了用於安定心神的藥丸,取名“定心丸”。創製者是明朝的軍事家茅元儀。
定心丸的配方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黃、辰砂各等份。其中,木香可解痙、抗菌;硼砂可解毒、防腐;焰硝可解毒消腫;沉香可治嘔吐呃逆、胸腹脹痛;甘草可鎮痛解毒;雄黃可治破傷風、驚癇;辰砂可治癲狂、驚悸、腫毒、瘡瘍。
維生素的由來
1893年,年輕的荷蘭醫師艾克曼住在爪哇時,看到當地正在流行一種可怕的疾病——腳氣病。這種病使中國、日本和一些南美洲、非洲國家吃大米的人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艾克曼醫生決心研製一種藥物來治療這種病,但他給患者用了許多藥物都不能見效,最後還是靠母雞的啟發才找到了治療的方法。
有一天,他走過雞窩,發現有的雞也有這種病。經過仔細觀察,才找到它們發病的原因是吃了腳氣病人吃剩下的白米飯。經過實驗證明,隻要在白米裏稍加一點糖,病就會很快好了。他終於找到了治療腳氣病的方法。
米糖裏究竟含有什麼物質呢?這個問題由波蘭的科學家封克解答了。他在1912年從米糖中分解出一種藥用物質。他把這種物質叫做維他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維生素。
青黴素的由來
1928年的一天,英國的細菌學家弗萊明正在研究細菌。他把葡萄球菌小心翼翼地移入培養皿中進行培養。就在他打開培養皿蓋子的一瞬間,空氣中的青黴孢子像小偷一樣溜了進去。當然,弗萊明並沒有察覺到這一切。不久,培養基的整個表麵幾乎布滿了葡萄球菌,唯獨青黴抑製了周圍的葡萄球菌的蔓延。
這是什麼原因呢?弗萊明分析出,青黴能夠產生一種殺滅葡萄球菌的物質,他把這種物質叫做青黴素(舊稱“盤尼西林”)。可惜的是,弗萊明的這一重要發現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那時候,人們還沒有找到殺滅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藥物。誰要是得了敗血症或肺炎,就等於得了不治之症。
上世紀40年代初,醫生們第一次用青黴素救活了一位患有敗血症的危重病人。青黴素一時成了家喻戶曉的靈丹妙藥。它的價格在當時比黃金還要昂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青黴素的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成千上萬的傷病員得救了。為此,弗萊明榮獲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凡士林的由來
凡士林的發現可以追溯到美國的早期移民生活。他們發現許多的池塘以及許多地下水冒出來後,上麵常蒙著一層厚厚的油,當地的印第安人有時將這些油塗在燒傷和創傷的地方,並取得良好的療效。於是,有的移民便將這些油裝入瓶裏,當藥出售。
那時,移民們將這種油稱“印第安油”。有個名叫喬治。畢索爾的英格蘭年輕教師對這種油發生了興趣,想通過鑽井方式來取得較濃的油,便和他的朋友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的泰特斯維爾附近打了一口井。對於他們的奇怪行為,當地人難以理解,稱之為“瘋人之舉”。沒想到當鑽到25米左右深處時卻找到了石油。發現石油的消息迅速傳到紐約州,一位年輕的化學家鮑勃。奇斯布勒當時正在潛心於從煤中提取煤油,於是他便移居到泰特斯維爾去了。
與鑽井工人相處在一起時,鮑勃發現他們身上總附著一種像蠟一樣的物質,實際上就是“印第安油”的凝脂。而每當鑽井工人劃破了皮膚或燒傷時,他們總是將這些物質塗在傷口上。他便將這些物質帶回去做實驗,終於提取出一種幹淨的糊狀油膏,具有較強的止痛、治療刀傷、燒傷等功效。他立即向政府申請他的專利權,並將它取名為凡士林。
卡介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