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變化的不隻是冬天!(4)(1 / 3)

作為一種破壞力巨大的災難性海浪,海嘯是由距海麵50千米以內、裏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浪以震蕩波的形式向四周擴散,到達岸邊造成的破壞程度卻與海平麵的高低有密切關係。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日益變暖,全球主要冰蓋區融化,冰川退縮,每平麵上升。海平麵上升,不僅淹沒了沿海土地,而且使得諸如海嘯、風暴潮等海洋災害更容易發生,造成的損失也更大。

專家們根據國內外最新氣候變化研究成果,總結出三條主要結論。

一是21世紀我國的地表溫度將明顯升高。研究表明,與1961年至1990年的30年平均溫度相對比,到2020年全國年平均溫度將增加0.2℃至3.7℃,到2100年將增加到1.3℃至8.9℃。

二是21世紀我國沿海海平麵將上升。專家們表示,氣候變暖直接導致海平麵的進一步升高。現有觀測數據表明,20世紀全球海平麵上升速度是近300年來最快的。從1900年至今,全球海平麵高度平均上升了10厘米至20厘米,到2100年將比1990年高出9厘米至88厘米。近50年來我國近海海平麵平均上升了約13厘米,且上升速率逐漸加快。

氣候模式預估結果表明,到2050年,我國沿海海平麵將上升12厘米至50厘米,大於全球平均海平麵上升幅度,其中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等幾個重要沿海經濟帶附近的海平麵約上升50厘米至100厘米。與此相關的某些極端天氣氣象事件(如熱帶氣旋強風事件)發生的頻率可能增加。未來類似強震引發的海嘯也極可能對我國某些沿海城市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

三是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麵臨嚴重威脅。國家統計局200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沿海地區的麵積占全國的17%,人口占全國的42%,而GDP占全國的73%,其中我國沿海低窪地區約占整個海岸地區的30%,約有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國民經濟集中在這些地區。海平麵上升必將對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許多沿海低窪地區將被海水淹沒,現有海防設施的防禦能力將大大降低,沿海地區的居住環境和經濟建設將麵臨更大的風險;且遭受洪水危害的幾率增大,遭受海嘯、風暴潮影響的程度和嚴重性加大,特別是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

近年來僅強熱帶風暴對我國沿海地區造成的損失已非常嚴重,而且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損失將更加嚴重。1997年的9711號台風僅在浙江省就造成25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億元人民幣;2006年台風“雲娜”在浙江省造成164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84億元。我國沿海地區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發生強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以目前的海平麵高度,若我國近海地區也發生類似於此次東南亞地震引發的海嘯,那麼在我國沿海地區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將難以估量。

七、大自然的報複

地球是人類的生身父母,是人類的成長搖籃,是人類的生活家園,是人類的事業舞台。

如果人類在日長夜大的過程中,忘記了地球的施予,恩將仇報,隻知為自己的私利對地球巧取豪奪,那麼這種違背自然道德法則的逆天行為必將遭到天譴而受到大自然的報複。

針對人類的這種看似取得了初期勝果的掠奪性的行為,恩格斯的警告是值得我們反複念誦的箴言: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複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大自然其實早已啟動了報複機製的掣閘。

世界不少古文明策源地的衰落,如前述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哈拉帕文明,以及如中國的古樓蘭文明、中美洲的瑪雅文明等等,後來湮滅在一片荒漠之中,就是由於人類對山林的超限破壞,大自然回饋給人類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