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怎樣才能讓冬天再回來?(2)(1 / 3)

要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需要成本。到2050年,要把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按二氧化碳換算)500~550ppm的水準所需的成本大約相當於全世界GDP的1%。這也是使得世界經濟的結構從目前的高碳型經濟轉換到低碳型經濟所需的成本。隻顧眼前利益者往往會擔心應對溫室氣體所需的成本會給自己在國際交易中的商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帶來不利的影響,有些人還刻意誇大這種影響。實際上,這種影響是可以通過創新得到減輕或是解消。任何經濟體都會時常麵臨著結梅變化的局麵,走在最前列的經濟體往往是具有靈活性和柔軟性而且善於應對變化者。而且,在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對許多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來說,會出現相當大的新的商業機會。到2050年,僅低碳能源產品的市場就至少會形成50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需求。從現在起,走在前列的國家和企業就應該為把握這一巨大的商機而為自己搶占優勢的地位。

溫室氣體的對策可以為根絕現有的非效率性提供機會。在企業的層次,導入應對溫室氣體的對策,可以帶來節約經費,並且改革經營結構的良機。而在整個經濟體的層次,氣候變化對策將成為改善非效率的能源係統的絕好機會。總之,向低碳經濟轉型是可行的。

(3)經濟手段和技術創新是低碳經濟改策的基本。

為了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需要解決許多複雜的課題。在研究製定政策性框架時,有必要考慮到長期的展望和市場的非完全性以及動態變化。有關減排的長期目標,在決定相關政策時至關重要。為了控製減排的成本,有必要製定一個明確的政策,以便決定何時何處削減多大程度的溫室氣體。當然,在製定政策時,必須考慮到國情、政策立案與實施程序的差異。在製定政策時,有必要強調現有的行動與長期目標之間的強有力的銜接。

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政策,也即溫室氣體減排的政策有兩大要素:其一是碳價格;其二是技術創新。

(1)碳價格: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的第一要素是碳價格。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說,溫室氣體的排放主體不但引發了氣候變化,把氣候變化對策所需的費用推給世界和自己將來的一代,而且不去麵對自己的行動所產生的結果。確切地設定碳價格,不僅可以通過碳稅和排放權交易的直接形式,而且可以通過排放量管製等間接的形式讓排放主體負擔自己的行動所產生的社會性的費用。更為重要的是,碳價格的設定會促使企業和個人以及金融機構在對商品和服務所做的投資,從碳集約型的商品和服務轉向低碳型的商品和服務上來。換句話說,就是利用價格的杠杆促使人們投資低碳型的商品和服務,促使高碳型的商品和服務退出市場。

碳稅的優點是可以確保穩定的財源。在排放權交易中,擴大競標方式,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性和流動性,也可以確保政府的財源。各個經濟體是采取以排放權交易為中心的政策,還是重視碳稅與排放量管製的政策,或是采取這些政策的組合,可以因行政而異。

排放權交易製度是使國家間、部門間的碳價格平均化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歐盟區域內排放權交易製度(EUETS):是歐洲以排放權交易為中心的政策手法。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歐盟必須抓住時機製定一個長期的規劃,使得EUETS成為未來的國際碳市場的中心。

為了促使消費者的行動和投資計劃向低碳型的商品與服務轉移,今後,有關碳價格的可靠性高的製度設計對消費者和投資家來說顯得十分重要。

(2)低碳技術創新:氣候變化政策中的第:二個要素是低碳技術創新的政策。這些政策包括研究開發、示範項目,以及大規模的普及應用等。隻有在所有的領域都進行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創新,才可能期待實現大規模減排的效果。民間部門在低碳技術的普及中將擔負極為重要的作用。政府和民間部門應該緊密合作,協調行動,從而加快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並且降低這些技術普及應用的成本。

現在,低碳技術與高碳技術(使用化石燃料的傳統性技術)相比,成本會高許多。但是,低碳技術的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普及規模的擴大將會迅速地降低。

碳價格將會成為鼓勵向低碳技術研究開發投資的一種激勵機製,對低碳技術的創新投資也會帶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政府的直接投資在經濟學上非常重要。今後10~20年是對低碳技術創新投資的高峰時期。在對低碳技術的投資方麵,產業部門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對低碳技術的投資將以每年200億美元的規模推進,低碳技術的戰略組合會隨之得到最佳配置。在低碳技術投入市場的初期階段,政府的政策性支援十分重要。為技術應用提供激勵所需的投資額在全世界將比2005年(每年340億美元)擴大2~5倍。激勵得到強化以後,民間部門向低碳技術的創新投資會進一步增多。以低碳、高效率的商品與服務為對象的競爭性市場也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