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怎樣才能讓冬天再回來?(3)(3 / 3)

日本還將建設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億兆級太陽能發電站”,今後70%的新建住宅必須采用太陽能發電。為了促進太陽能發電在民用設施的普及,日本政府將導入新的電費製度並且對每一個導人太陽能發電的家庭提供財政補貼。

日本還將推進家電的低碳化革新,對民用住宅、辦公大樓進行低碳化的革新改造。

福田首相宣布,在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的製度建設方麵,日本在2008年秋試行“排放量交易國內市場的統合試驗”,力求創建適合日本國情的排放量交易製度,同時,在製度的設計上考慮到與排放量交易國際市場相鏈接的必要性,爭取在排放量交易的國際規則和相關的遊戲規則的製定過程中取得日本的發言權。

福田宣稱,日本將實施“稅製綠化改革”的計劃,從促進低碳化的視點全麵的重新評估現在的稅製,從而實現“綠化稅製”。

在消費領域推進“二氧化碳可視化”進程。為了測定產品和食品從生產製造、運輸、消費,到廢棄的一係列過程中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英國首先采用了所謂的“碳足跡製度”和“食物運送裏程製度”,從而為消費者選用低碳產品和低碳食品提供參考依據,在消費領域促進低碳化進程。福田宣布日本將從2009年開始進行“碳足跡製度”和“食物運送裏程製度”的試驗,並且積極參與“碳足跡製度”的國際規則的製定,

福田認為,構建低碳經濟,實現低碳社會,國民是主角。為此,日本將在針對國民的“低碳化教育”方麵加大投資,要讓每一位國民知道什麼是氣候變化,懂得構建低碳社會的意義,理解要實現低碳社會必須付出的代價和實現低碳社會的好處。要讓日本國民知道什麼是低碳社會,如何描繪低碳社會,以及為了在日本實現低碳社會,每一個國民應該如何行動。

總之,福田通過自己的“低碳社會與日本”的宣言,呼籲日本進行“低碳革命”,在中央政府、地方、產業、國民四大領域認真推進低碳革命,從而加強日本的國際競爭力,確立日本在世界的低碳經濟進程中的領導地位。

為了具體落實“福田前景”,福田指示日本政府有關部門製定了“日本構建低碳社會行動綱領”。

六、加快構建中國低碳技術創新體係

目前的低碳技術專利主要為發達國家企業所掌握。低碳技術關乎發達國家的相關企業,甚至整個國家在低碳經濟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發達國家擔心轉讓先進技術會影響其國內產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知識產權對於低碳技術國際開發與轉讓的影響則是最近兩年新被提出的議題,目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在於:—是低碳技術專利主要由發達國家企業所掌握,並且成為發達國家企業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的工具;二是知識產權阻礙了低碳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的進程,即發展中國家認為知識產權提高了技術轉讓的成本,而發達國家則認為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影響了發達國家企業技術轉讓的積極性。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技術確實是未來發展的競爭手段。因此,可以看出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製會增加發展中國家進行低碳技術開發的難度,提高技術創新的成本。這也是目前發達國家企業在新能源技術行業“跑馬圈地”,搶占專利市場的主要原因。

知識產權對於提高技術轉讓成本方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技術許可費這樣的直接成本;二是包含在生產設備中的間接成本。對於中國企業的技術開發來講,由於現有的一些基礎技術的專利已經被發達國家企業所掌握,導致了企業技術開發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根本性的創新活動比較困難,而一般情況下新技術的開發都是基於一些現有的技術進行再創新,這樣一些核心技術專利就成為創新的繞不過的坎。

中國在低碳技術自主創新方麵,要利用有利條件:第一,要充分利用各研究機構,大學的人才優勢,積極進行低碳技術的理論研究;第二,要充分利用市場的驅動力量來刺激研究活動的開展。中國是一個大國市場規模廣闊,能夠形成科學研究的大規模的需求,也能更好的分攤研究成本;第三,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具備良好的政策法製環境,進行低碳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不會存在政策風險。

因此在加快低碳技術創新的同時,應從前瞻、長遠和全局的角度,部薯低碳經濟的發展思路,尋找低碳經濟與國家發展戰略的結合點,保證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和科學發展,構建一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低碳技術創新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