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怎樣才能讓冬天再回來?(4)(3 / 3)

據專家估計,以現有的技術完全可以消除從煙道排放的氣體,將它加壓,或采用液態形式貯存起來,不過這些技術目前要耗費電廠電力的五分之一左右。

問題隨之出現了:一旦把廢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在什麼地方存放它呢?即使在液體狀態下,它所占的空間也比產生它的碳燃料要大。

一種可選用的辦法是通過長的管道將其排入海洋。液化氣重於水,並可在緩慢溶解之前沉積在海底。可是,這些液化氣日後有沒有可能又跑到海麵,重新進人大氣呢?那樣的話,後果可就不妙了。

貯存廢碳的另一個辦法是將它埋在地下——放在多孔的岩石中,例如白堊和石灰石。這種方法其實一樣也存在上麵麵臨的問題。隨著地殼的運動,它們有可能釋放出來。

最可能的方法是將它注入空油箱中。例如,北海油氣田可以保存47.5億噸碳,足以貯存英國30年裏產生的這種氣體。

現有的生產平台可以用來把二氧化碳泵入地下深處。這個想法的全麵試驗已在北海的挪威水域進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在斯萊普納天然氣田上的一個生產平台上從天然氣中提取出二氧化碳,然後將二氧化碳(每年100萬噸)壓縮,注入海下砂石岩的孔中,填補過去抽出氣體留下的空隙。

為此,英國政府建議各國通過將二氧化碳掩埋到海底的方法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緩解全球變暖的趨勢。英國環境部官員呼籲把二氧化碳貯存到海底廢棄的石油和天然氣油田中。支持此項建議的英國專家稱,二氧化碳氣體可以在海床下安全地貯存上萬年,讓人類有足夠的時間找到對付全球變暖的方法。

但是,英國政府的此項建議遭到了綠色和平組織的反對。該組織負責人布萊克·哈伍德在接受《獨立報》采訪時說:“這種做法將使各國政府放慢根治溫室氣體的行動。”

八、中外學者提出減緩全球變暖新方法

1.“負二氧化碳”排放技術

在前麵講可替代化石燃料,我們曾提到一種清潔能源,即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之所以是清潔能源,並不是說它不排放溫室氣體,而是這種能源在生成時能吸收溫室氣體,並且在排與吸之間處於平衡,從而能實現不增加溫室氣體。那麼,能不能進一步推想,如果我們能把生物燃料排放的碳收集和儲存的話,就有可能達到“負二氧化碳”排放的積極效果。

科學家們正在這麼想。

旅居瑞典的中國學者嚴晉躍教授最近與其他國家學者合作研究,提出了這樣一個可以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新方法。

嚴晉躍向記者介紹說,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能,並在其燃放時將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和儲存起來,可以達到“負二氧化碳”排放的積極效果。因為利用生物能所發的電或產生的氫,作為能源本身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與此同時,在生物能轉化為其他能源形式的過程中,會消耗生物物質中的碳,因而可以起到持久“沉降”二氧化碳的作用。

嚴晉躍說,在未來的100年裏,這種“負二氧化碳”排放技術如能得到推廣使用,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減少5000億噸,這相當於全世界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35%。如果全世界礦物燃料的使用量也能保持在一個低水平上,世界各國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將會出現大幅下降。溫室效應也將隨之得到有效控製。

嚴晉躍稱,他們已經進行的模擬實驗證實,把使用生物能與收集和儲存二氧化碳結合起來,是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個“強有力手段”。

2.酸雨可抑製全球變暖

酸雨是工業汙染的產物,它意味著空氣汙染和環境惡化。但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酸雨對環境的作用並不完全是負麵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製因大氣溫室效應增強所造成的全球變暖現象,因為酸雨中所含的硫化物能夠抑製濕地釋放甲烷的過程,從而起到抑製溫室效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