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怎樣才能讓冬天再回來?(5)(1 / 3)

甲烷是導致地球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之一,生活在濕地裏的一些微生物是生產甲烷的“大戶”,這些微生物靠濕地土層中的化學物質為生。濕地裏還存在著“吃硫”的細菌,酸雨中所含的硫化物會使這些細菌大量增殖,與釋放甲烷的微生物爭奪營養,抑製它們的生長活動,從而減少甲烷的釋放量。實驗顯示,在小範圍濕地裏,硫沉澱物能使濕地甲烷釋放量減少30%。

為了模擬空氣中硫汙染物對地球濕地的影響,高奇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建立了一個計算機研究模型。研究人員評估並預測了從1960年到2080年間硫汙染物與濕地甲烷之間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早在1960年,空氣中的硫化物就在抑製甲烷的釋放。而且,這種作用一直在持續。

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實驗預測,目前酸雨中的硫化物可以抵消濕地釋放出8%的甲烷,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5%。

3.讓溫室氣體拯救氣候——德擬推二氧化碳製冷劑

現在的汽車一般都有空調,可以說空調如今已成為汽車的基本配置,也就是說,所有新出廠車輛均帶有空調。

坐在有空調的車內當然舒服。可是你知道嗎?車用空調的大量使用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令人擔憂的後果。

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空調不僅多耗油、多排放廢氣,這些廢氣當然也是溫室氣體。二是製冷劑本身就是一種溫室氣體,雖然理論上講製冷劑應在被密封的管道裏循環,但實際上,在長期工作中總會有一部分泄漏出來。據統計,一輛汽車壽命完結前,其製冷劑R134a的損耗量為750克。而那些每年出口到東歐或非洲的上百萬輛的汽車,由於沒有回收技術,它們的製冷劑在汽車報廢前後也會進人大氣層。

麵對此情,歐洲各國政治家們已開始認真對待製冷劑泄漏問題。歐盟計劃至2010年將氟化氣體排放量降低60%,車輛的製冷劑損耗量不得大於40克。2009年出廠的機動車排放的有害氣體必須比二氧化碳低150倍,這就是說,R134a製冷劑將被禁止使用,因為它的有害程度是二氧化碳的1300倍。

你也許會問:有沒有一種現用製冷劑的替代產品呢?當然有,這種替代產品就是令我們煩惱的溫室氣體一—二氧化碳。

環保主義者和汽車製造商認為,從目前看,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便是最佳的選擇。現在,德國寶馬、奧迪和日本豐田公司均準備將二氧化碳作為新一代製冷劑。專家認為,二氧化碳作為製冷劑,一方麵對大氣造成的危害小,另一方麵對密封圈和軟管的損傷也不大。即使是在汽車報廢後,其製冷劑二氧化碳也可以直接排入大氣。試驗表明,二氧化碳空調工作效率與R134a沒有任何區別,且空調可以做得更緊湊。

你也許會問:既然這樣,現有的汽車怎麼還不用二氧化碳空調呢?

當然是這種空調器也存在著不足啦。什麼不足呢?它工作起來不如現有的R134a空調那麼協調。因為它的製冷劑二氧化碳氣體必須在140帕的壓力下才能充分製冷。為此,汽車需要增加一台壓縮機,而軟管和密封圈均須采用能承受高壓的材料。此外,汽車還須增加一個熱交換器,否則室外氣溫高於30℃時便無法正常工作。

這些問題當然擋不住科學的步伐。近幾年,汽車供貨商已經從技術上解決了采用二氧化碳製冷劑空調的問題,如在軟管及相關連接件外加一層特氟隆塗層就可以承受這一壓力。目前,已經有二氧化碳空調在試用。德國環境保護署的一項研究表明,德國現在就有能力生產二氧化碳空調。也許在隨後的不久,我們的家用空調也是二氧化碳空調。

據估計,目前,國際市場對二氧化碳空調汽車的年需求量約為5.5億輛,30年後可達10億輛。

九、數學家大膽設想消除溫室效應——冷卻地球

前麵我們講了那麼多阻止全球變暖的措施。如果你細心,你會發現基本上是圍繞降低溫室氣體采取的措施。不知你心裏是否會想:能不能采取別的辦法阻止全球變暖呢?我們知道,全球變暖的病因是全球氣候係統熱收支平衡上升了。但是影響全球氣候係統熱收支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有決定性的影響是太陽輻射,我們能不能從降低太陽對地球的輻射量上下工夫,從而使地球降溫呢?你想想,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降低,地球總的熱量源下降,即使溫室效應加強,地球也有可能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