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腐草化螢”“汗液生虱”的說法,這種說法就認為非生命物質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物。但這些也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隻是把現象當作本質的結果。生命物質的產生,不是非生命物質驟然間作用的結果,而是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過程。
1952年,美國化學家米勒做了著名的米勒試驗,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他製備了和原始大氣相似的混合物,將甲烷、氨、水蒸氣、氫氣等混合放入一個消過毒的真空玻璃儀器。之後,模仿原始地球閃電連續進行火花放電。就這樣,在8天之後,終於得到了一些大分子:甘氨酸、丙氨酸和少量的天冬氨酸和穀氨酸等重要氨基酸,它們都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物質。著名的“米勒試驗”驗證了無機物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有機物的。
有機物是生命體的主要組成物質,一切有機物都是由無機元素碳和氧、氫、氮等元素構成的化合物。地球的原始大氣中含有大量的碳、氫、氧、硫等元素。當時,地表溫度很高,這些元素經過漫長的過程化合成了簡單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彙合到了原始海洋,強烈的太陽輻射帶來大量的紫外線和其他宇宙射線,海洋中的有機物分子變得越來越複雜。直到最後,在某種條件下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有機分子,這個分子能夠把較簡單的分子組成與它自身相同的另一個分子。這就意味著,原始的生命物質產生了。
在地質學上,人們也找到了生命起源的證據。在10億、20億、30億年前的岩層中,人們發現了20多種氨基酸。
四、東邊的故事
其實,科學家也愛講故事。尤其是在說到人類起源的問題時,沒有哪個詞語比“故事”更令人心旌蕩漾了。
這裏要講的是“東邊的故事”。
這是法國古人類學家科龐的一個論點。他說,很久很久以前,人類起源於非洲東部。這裏地質環境曾經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化,導致了氣候的變遷,人類的祖先古猿從樹上來到地下,逐漸直立行走,演化為了人類。
科學家們還依據人類進化的特點,將人類的發展劃分為了如下幾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廣袤的非洲大陸確實是人類化石發現最多的地區。尤其是在東非高原,包括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地,這些地方發現的人類化石的種類和數量居世界前列。
20世紀50年代末期,在東非大裂穀東支的西側、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韋穀地發現了一具史前人的頭骨化石,據測定分析,其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萬年。這具頭骨化石被命名為“東非勇士”,即“東非人”。1972年,在裂穀北段的圖爾卡納湖畔發掘出一具生存年代已經有290萬年的頭骨,與現代人十分相似,它被認為是已經完成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典型的“能人”的頭骨。1975年,在坦桑尼亞與肯尼亞交界處的裂穀地帶發現了距今已經有350萬年的“能人”遺骨,並在硬化的火山灰燼層中發現了一段延續22米的“能人”足印。非洲西部的乍得,在2003年也出土了距今700萬年的人類化石,但是就人類化石發現的整體數量和規模而言,東非仍然是當仁不讓、首屈一指的。
是的,非洲。就是那個曾經被西方殖民者說成是野蠻、貧窮和落後的非洲,就是那個在現代很多人心目中依然是一片蠻荒之地的非洲,實際上是一片充滿了生機與進步、創造了人類偉大與光輝曆史的土地。非洲,是人類誕生的地方!
最新的科學研究也以大量的數據證明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單一起源說”。
《科技日報》報道,2007年日本佐賀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在分析研究了世界上105個民族的6245個頭蓋骨標本(4666個為男性,其餘的為女性)後認為,這些頭蓋骨的大小、形狀等數據的多樣性說明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從而否定了人類有多個起源的說法。
而這一切,又是如何發生的呢?和氣候的變化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1000萬年以前,非洲大陸是非常穩定的大陸,它位於熱帶地區,地勢平坦,環境優越,東非地區在這個時候是成片的森林。我們人類的祖先--古猿,在學術上被稱為“南方古猿”,就生活在這片森林中。更準確地說,是生活在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