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脈金斑蝶的食物是一種叫做馬利筋的有毒植物,這種植物廣泛分布於北至加拿大、南至墨西哥的廣大地區。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馬利筋逐漸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向北美地區發展,黑脈金斑蝶也隨之向北遷移。但是,北美寒冷的冬季讓黑脈金斑蝶無法忍受,於是進化形成了長途跋涉飛向南方過冬的能力。到了秋季,當北方的馬利筋枯黃時,大批的黑脈金斑蝶南下,回到遙遠的墨西哥;當春季回歸時,馬利筋逐漸複蘇,它們又重返北方。
黑脈金斑蝶完成這樣一次遷飛,需要3~4代的努力。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接力,這是生命奇跡中的奇跡。
幾千萬隻黑脈金斑蝶從遙遠的加拿大,飛到墨西哥中部的米卻肯州,在當地的冷杉林中越冬。研究者曾注意到,一段時期中,由於冬季寒冷,越冬黑脈金斑蝶的數量減少得厲害。科學家用這種蝴蝶棲息占據的樹林麵積,計算它們的數量。在一個保護區中,曾經減少到僅僅占據了2.2公頃的樹林,是最近14年來最低的。而在蝴蝶數量最多的1996~1997年,它們曾占據了18公頃的林地。
黑脈金斑蝶的減少,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在墨西哥的越冬地,除了天氣寒冷的原因以外,非法砍伐樹木,是導致蝴蝶數量大幅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政府已投巨資用於蝴蝶保護,首先是從保護蝴蝶棲息的樹木開始。
全世界已知的蝴蝶約有17800種,我國已知約有1200多種。我困的蝴蝶資源豐富,從西部高原到東部沿海,從海南雨林到北疆草原,到處都可看到彩蝶紛飛。
在我國眾多的蝴蝶種類中,有幾種是世界馳名的珍稀種類。金斑喙鳳蝶,被視為世界上最珍貴的蝶類之一;二尾褐鳳蝶被推崇為“夢幻中的蝴蝶”;多種絹蝶吸引著國外的蝴蝶愛好者,中華虎鳳蝶在歐美被仍被視為珍品。
由於蝴蝶的非法貿易,誘導了少數人的非法捕捉,加上蝴蝶柄息地的破壞,致使不少稀有的蝴蝶種類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為了保護珍稀瀕危蝶類,1985年國際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製定了《世界瀕危風蝶》紅皮書,1990年我國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規定,列出了受威脅的蝴蝶種類。在此之前,已有5種蝴蝶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金斑喙鳳蝶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它翅展115毫米,體長31毫米,全身遍布綠油油的鱗粉,後翅中央鑲嵌著兩塊光彩奪目的金黃色大斑塊,尾突上拖著細長的飄帶,顯得雍容華貴,富麗美豔。
金斑喙鳳蝶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和雲南等地,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闊葉、針葉常綠林帶,數量極為稀少,十分罕見。1980年之前,國內一直沒有一枚金斑喙鳳蝶標本可供科學研究和鑒賞。
70多年前,一位外國人從我國采集到了一隻金斑喙鳳蝶,標本保存在英國倫敦皇家自然博物館,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標本。1984年,我國的專業人員終於在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捕獲一隻雄性金斑喙鳳蝶。隨後,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研究人員在整理以往采集的昆蟲標本時,也從中發現了一隻前幾年采集到的金斑喙鳳蝶標本,而且是一隻雌的。這一對金斑喙鳳蝶的發現,填補了中國昆蟲學研究的一塊空白。
金斑喙鳳蝶這幾年雖然在海南、井岡山等地不斷有發現,但至今對於這種珍稀蝶類的幼蟲形態、寄主植物和生態習性等,幾乎一無所知。
對這些珍稀瀕危蝶類實施有效的保護,迫在眉睫。
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導致蝶類的寄主植物與蜜源植物減少,直接導致蝴蝶種群的減少或滅絕。歐洲有1/3的蝴蝶種類處於危險狀態;在英國,蝴蝶已經成為最受威脅的動物類群,在過去的150年裏,數量銳減了超過3/4,有4種已經滅絕;美國加利福尼亞沿岸的蝴蝶,自19世紀60年代以來損失了1/3;在非洲,因熱帶雨林迅速減少,多種鳳蝶已經消失。
在我國四川的峨眉山,有一個蝴蝶種群變化的典型事例。枯葉峽蝶和美眼蛺蝶都是以馬藍為寄主植物,枯葉蛺蝶的成蟲喜歡在陰暗的林地邊緣生活,而美眼蛺蝶喜歡明亮的開闊地。由於森林破壞,大部分寄主植物已被美眼蛺蝶占據,枯葉蛺蝶種群急劇萎縮。
對蝴蝶形成威脅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非法捕獲和貿易。最近幾年,國內牽起了一股蝴蝶商品的熱潮。特別是雲南、四川、福建、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買賣、收購和捕捉蝴蝶的人愈來愈多。雲南大理的蝴蝶泉、西雙版納,售賣蝴蝶標本工藝品的商鋪成行成市。在西雙版納的一些村寨,村民捕捉蝴蝶的熱潮更是勢不可擋,從6歲的小孩子到60多歲的老太太都拿著個網子捉蝴蝶。用雲南一些蝴蝶收購商的話說,這叫“全民捕蝶”。而這些收購商則論斤計價,用麻袋一袋一袋地從村民手上賤價收購蝴蝶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