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運動是兩隊對抗,每隊6人分兩排站位,以中間球網為界,用手擊球過網以決勝負的一項球類運動。排球運動既可在球場比賽,也可作為男女老少一起托球、擊球的遊戲。作為競賽項目,它的對抗性、技巧性、集體性很強。
集體性很強排球運動
現代排球運動始於19世紀末。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霍利奧克城一位叫W.G.摩根的體育指導員認為籃球運動過於劇烈,打算創造一種比較溫和、活動量適度、男女老少都可參加的室內球類遊戲。於是他在室內掛起約2米高的球網,以籃球膽為球,同別人一起用手將球在網上拍來拍去,不使落地。以後又把籃球膽改為現在用的排球。因為這種球是在空中打來打去,故稱為volleyball,即擊空中球的意思。
排球運動最初每邊各5人,後來定為6人。1895-1948年,美國的排球規則有過多次變動。每局比分從21分改為15分。最初的規則,曾允許在網前4英尺之內球可以落地一次,後來取消了這一規定。場地的中線也是後來加上的。1938年規定了可以兩人同時攔網。1941年又規定胸以上身體各部分都可擊球。1948年新增的規定是,1人攔網觸球後不能再擊球;但2人以上攔網時,不論觸球人與未觸球人都可以再擊球1次。女子排球規則是1924年才有的,那時規定:每隊8人,網高為7英尺6英寸。比賽按時間計,分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15分鍾,中間休息5分鍾。但這種比賽方法並未廣泛傳播。以後幾經變化,才逐漸形成了現代國際通用的6人製排球規則。排球傳入亞洲較早,約在1900年傳到印度,1908年傳入日本,1910年傳到菲律賓。在歐洲,前蘇聯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開始普及排球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和東歐國家排球技術有較大提高。
國際排球聯合會於1947年在法國巴黎成立。1949年舉辦了第一屆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第一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是1952年舉行的。1964年排球被列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1965年舉辦第一屆世界杯男子排球賽;1973年舉辦第一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1977年又舉辦了第一屆世界青年男女排球錦標賽。以上世界性的排球比賽均為每4年舉行一次。
20世紀初,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將volleyball傳入中國。當時中國的打法是每隊16人,分站4排,因而稱之為“排球”。
新中國成立後,排球運動被作為重點項目加以推廣,是一項發展和提高較快的球類運動。1954年1月11日國際排球聯合會接納中國排球協會為正式會員。1956年中國男、女排球隊第一次參加在巴黎舉行的世界排球錦標賽,女子獲第6名,男子得第9名。196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排球錦標賽,中國男、女排均獲第9名。1963年11月在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上中國男、女排雙獲冠軍。1977年世界杯比賽中,中國女子排球隊獲第4名;中國男子排球隊獲得第5名。1979年12月,中國男女排球隊雙雙戰勝了日本隊和韓國隊,第一次獲得亞洲錦標賽冠軍,取得了參加奧運會的資格。1981年3月,中國男女排球隊戰勝日本和韓國國家男女排球隊,雙獲世界杯亞洲預選賽冠軍。同年7月在羅馬尼亞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中國女排經過緊張奮戰取得了冠軍。1981年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決賽中,中國女排力克群雄,以7戰7勝的戰績奪得冠軍。1982年9月在秘魯利馬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中,中國女排又一次獲得冠軍。
“五連冠”時期的中國女排
自1949年舉行第一屆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以來,國際排球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1964年奧運會把排球運動列入正式競賽項目後,各國對它普遍重視,它的技術、戰術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50年代,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排球運動成績一直處於領先地位。60年代,日本女排一躍而奪得世界冠軍。70年代,日本、中國、朝鮮和韓國等亞洲球隊以快速多變的打法著稱於世;在拉美以彈跳見長的古巴隊和進步較快的美國女排,也引起人們注目。
1980年初,世界女排呈現出中、日、蘇、古、美五強對峙的形勢。從男排的情況看,身材高大、實力雄厚的蘇聯隊仍處於領先地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古巴、中國、波蘭、巴西、意大利和韓國等隊也爭相全麵提高技術。
參加排球運動的比賽與訓練,能促進人體各器官係統的正常發育,使身體得到勻稱的發展;使人動作靈活,反應迅速,增長彈跳力;能培養勇敢、堅毅、機智、果斷和集體主義等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