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由兩名或兩對選手,用球拍在中間隔一網的球台兩端輪流擊球的一項球類運動。乒乓球的特點是球小,速度快,變化多,趣味性強,設備比較簡單,不受年齡、性別和身體條件的限製,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高的鍛煉價值。
乒乓球運動起源於英國,它是從網球運動派生出來的。19世紀後期,英國有些大學生從網球運動中得到啟示,在室內以餐桌為球台,以書作球網,用羊皮紙貼麵作拍子,用橡膠或軟木作球,在餐桌上打來打去。球台大小和球網高低都沒有統一規定。每局記分,以10分、20分或50分為一局,甚至還有以100分為一局的。發球的方法也沒有什麼限製,既可將球先擊到本方台麵後再落到對方台麵,也可將球直接發到對方台麵。總之,這項運動當時既無統一的名稱,也無統一的規則,僅僅作為一種娛樂,流行於歐洲。到了1890年左右,英格蘭著名的越野跑運動員J·吉布從美國帶了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回英國,由於這種球打在當時使用的犢皮紙貼麵的空心球拍或木製的球拍上發出“乒乓”之聲,隨後就有人將這項運動稱之為“乒乓球”。
1902年,在英國遊學的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坪井玄道,將乒乓球的整套用具帶回日本。1905-1910年前後,乒乓球活動又傳入中歐的維也納、布達佩斯,以後逐漸擴展到北非的埃及等地。在這一時期,乒乓球基本上還是停留在遊戲階段。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正在世界各地逐漸開展起來的時候,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停頓了一段時期。1918年後,隨著大戰的結束,歐洲許多國家都相繼成立了乒乓球協會,乒乓球的競賽活動也在各國之間日益增多。為了便於交流經驗和促進乒乓球技術的提高,人們希望建立一個國際性的組織。1926年1月,在柏林舉行的國際乒乓球邀請賽期間,由德國的G.勒曼博士倡議,在柏林網球俱樂部召開了一次座談會。當時參加的有英國、德國、匈牙利、瑞典等國的代表,會議決定成立臨時國際乒聯,並委托英國乒協舉辦第一屆歐洲乒乓球錦標賽。
1926年12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一屆歐洲乒乓球錦標賽期間,召開了第一次國際乒聯全體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正式成立國際乒乓球聯合會的決議和國際乒聯的章程,討論了乒乓球規則,推選英國乒協的負責人I·蒙塔古為國際乒聯的第一任主席。
參加第一屆歐洲乒乓球錦標賽的國家有德國、匈牙利、威爾士、英格蘭、奧地利、瑞典、前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和丹麥。由於印度是亞洲國家,提出更改名稱,國際乒聯決定把第一屆歐洲乒乓球錦標賽改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隻舉行了男子團體、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單打和混合雙打等5個項目的正式比賽。第二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增加了女子雙打,到第八屆增加了女子團體。此後,每屆錦標賽都舉行上述7個正式項目的比賽。此外,還設有男、女單打安慰賽和元老杯賽。但這3個非正式比賽的項目須由舉辦協會提出申請,經國際乒聯批準後,方能組織進行。
自1926年以後,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每年舉行一次,1940-1946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中斷。1957年以後,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至1981年共舉行36屆。
中國於1952年加入國際乒聯,1953年第一次參加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第二十屆),當時男隊被評為一級第十名,女隊被評為二級第三名。經過幾年的努力,在1959年舉行的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男子單打冠軍。從1961-1965年,中國選手創造了“快、準、狠、變”的近台快攻打法和以“穩、低、轉、攻”為技術風格的削球類打法。在這5年間舉行的3屆錦標賽中,中國選手共獲得21項次冠軍中的11項次,占一半以上。近年來,中國乒乓球隊在國際大賽上都有絕佳的表現,已成為世界頂尖球隊。